@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政协系统在“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专题协商会上的交流发言汇编(8篇)

|   

政协系统在“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专题协商会上的交流发言汇编(8篇)

目录

1.统筹谋划引领产业振兴上下联动提升县域实力 2

2.擦亮资源禀赋底色提升县域发展竞争力 4

3.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

4.梳理摸排区县债务提前化解债务风险 8

5.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0

6.强化产业功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7.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张牌” 14

8.制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矛盾和问题应引起重视 16

统筹谋划引领产业振兴上下联动提升县域实力

一、立足比较优势,打好产业振兴特色牌。一是要选准定位,每个县区全产业链打造x-x个特色优势产业,最终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二是要面向全国、做大总量。重点实施水果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规模集中连片的主粮、杂粮等优质生产示范基地,高标准建好中药材种植基地。三是要做好规划,配置资源。

二、狠抓精深加工,提升产业振兴竞争力。一是要做优产地初加工。二是要做强精深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县域下沉、向园区集中、与市场对接。三是要做深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开发生产酒精、饲料、肥料、微生物菌等多样化工业制品。

三、坚持集聚发展,夯实产业振兴硬支撑。一是要谋深落实产业项目,用高质量项目推动县域产业上规模、延链条、增效益。二是要提档升级产业园区,配套建设产品检验检测、仓储物流、智慧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三是要激活用好科技创新,推动市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向县级延伸。

四、做强经营主体,打造产业振兴主力军。一是要壮大本土头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二是要坚持招大引强,全力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三是要培育新型主体,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五、强化市场理念,塑造产业振兴新优势。一是要叫响主打品牌。二是要健全物流体系,加快实现县域公益性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全覆盖。三是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和引进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商配套服务企业,培育一批知名直播带货人。

擦亮资源禀赋底色提升县域发展竞争力

一、突出全局化观念,提升县域发展“凝聚力”。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要立足资源禀赋,持续用力上项目、兴产业、抓落实,打造立县之业、兴县之业。要持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科创研发、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壮大县域发展格局。

二、突出系统化思维,提升县域发展“创新力”。要建好城镇开发平台。打造市场化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建好产业发展平台。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建好投融资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建好创业创新平台。支持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产业联盟。

三、突出园区化承载,提升县域发展“支撑力”。要加强园区承载,完善生活设施,强化生产设施,提升数字化水平。要打造首位产业,形成协同配套的产业体系。要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更新、数字赋能,激活创造力。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规改股、股上市”。

四、突出要素化增效,提升县域发展“保障力”。要坚持以市带县,建立争取项目资金考评机制,积极破解资金难题。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深化校企合作,积极破解人才难题。探索跨县域占补平衡指标有偿使用和调剂制度,积极破解用地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和网上通办的速度,积极破解效率难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首位产业,打造发展引擎。一是优化产业发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引导产业园区完善企业孵化、股权投资、技术转化服务等功能。二是制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成效评估方案,常态化开展分类评估工作,发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引导资源集中、发挥集聚效应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积极推动县域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成立产业研发中心,完善县域层面应用的创新协作体系。

二、聚焦产城融合,增强辐射能力。一是全面查找县城生态空间结构、城市功能、环境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推动县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提升。二是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民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联通。三是推动县域产业集聚区与乡镇园区资源共享,提升龙头企业、乡镇园区、专业村的配套服务能力。

三、聚焦亩均效益,强化要素保障。一是落实“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意见,每季度对围绕首位产业招引亩均“三强”排名靠前的县(市)给予建设用地指标、首位产业融资担保额度奖励。二是以金融顾问制度为切入点,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顾问服务,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路径。三是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小微企业家、专技工人、大学生等优秀人才返县创业。

四、聚焦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大力推行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全程代办等模式,完善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二是建立县域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三是重点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融资支持、招商优惠等领域梳理惠企政策,逐步实现各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覆盖。

梳理摸排区县债务提前化解债务风险

一、分层梳理区县债务情况,摸排各级债务风险。建议由财政部门牵头,从省级穿透至区县,了解区县具体债务情况,关注债务性质,尤其是统计平台公司所承担的隐性负债,以及区县财政的资金安排和收支匹配情况。通过筛查统计,系统掌握区县债务情况,做到全盘掌握、统筹考虑。

二、由省级财政统筹协调,合理控制区县负债规模。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要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降低整体债务规模。要严格控制项目审批,谨防出现“半拉子”工程,增加债务负担。同时,对专项债的用途严格限制,做到专款专用。

三、积极协调市场化金融机构,以低成本融资置换高息贷款。省级财政部门和金融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市场化金融机构,对于区县重点项目,尽可能以合规合理的低息信贷产品置换高息贷款,减少债务成本,降低债务风险。

四、重点关注债务风险较高、投资体量较大的承债项目。对于大型承债项目,要定期跟踪,建立项目债务管理的市、区(县)协调工作机制,合理配置承债资金,按计划完成项目投资任务。要引导区县财政做好应急预案,避免风险传递扩散。

五、吸收多元化社会资本入股,降低经营类项目债务风险。针对收益率较高的经营类项目,可鼓励社会资本入股,增加项目资本金规模,改善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和地方政府的流动性,降低项目负债率。也可通过股权合作,吸收盈利能力更强的社会资本参与区县项目资产运营,提高资产盈利能力,降低区县偿债压力。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要控制县城建设密度和强度,既要提高承载力,又要走紧凑型内涵式的路子,避免“摊大饼”、无序扩张。要全面落实“多规合一”,系统谋划绿色低碳建设和智慧城市管理。

二要提高县城建设品质。要大力实施县城更新提升行动,协调推进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产城融合,大力提升县城产业园区能级,带动县域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就地转化。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处理,扩大绿地、公园等生态空间,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宜居吸引力、辐射带动力。

三要抓好乡镇建设。要发展壮大一批产镇相融、宜居宜业的中心镇和特色小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县域副中心或新型小城市。要强化镇级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乡镇风貌管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

四要切实做好城乡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涉农企业、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完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发展智慧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打通县域消费进村到户“最后一公里”。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