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校园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各地聚焦校园霸凌、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多措强保障、堵漏洞、抓管理、促和谐,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校园秩序更加优化、校园安全工作更加有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日常管理制度有待健全。一些学校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建立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管理过程中,教育部门与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还处于事故后的补救阶段,安全事故的干预机制并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系统。同时,学校的日常性安全教育不够,大部分学校的宣传版面等涉及安全教育内容较少,安全技能培训更是寥寥无几,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是学校安防体系有待完善。部分中小学缺乏专门人员负责安保工作,通常用门卫兼并承担保安职责,这些人员往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师生对其尊重、共情理解不足,致使他们对所从事职业没有认同感,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没有进行专业化培训,校园安全人防体系薄弱。由于资金不充足,部分校园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安防系统对校园的监控不能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一些学校选用的设备为低档器材,致使图像模糊、稳定性差,没有达到安全防范的要求。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安防系统长期不间断运行,容易出现部分功能失效甚至瘫痪问题,大大降低了技防系统的监控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三是校园周边环境有待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不可忽略的外在因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良社会文化是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校园附近的商店、杂货铺中烟酒、刀具等对青少年来说不安全或者不适宜的商品,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以及校外的一些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诱惑、拉拢和教唆,对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青少年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四是学生心理教育有待加强。中学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叛逆期,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学习和成长的过渡期,正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正确引导,但是一些学生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此外,很多学生借助于网络平台了解外面的世界,部分学生网上长期沉迷于网络,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产生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同时,大多数学校对学生心理层面关注较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匮乏,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学校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教育,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逐渐累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对策建议
一是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各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有防范于未然的积极应对措施,要建立健全校园治安保卫制度、消防安全制度、食品安全制度等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为预防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提供制度保障。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将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纳入监管范围,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扎实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二是强化安保消除隐患。加强对保安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职保安人员,维护校园治安和校园周边环境。不定期召开保安人员工作会议,制定安保制度,明确保安职责。对校园安防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有损坏的监控设备,确保对校园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要强化封闭管理和值班巡查工作,严格执行来访登记及过程跟踪,实现对进出车辆和人员的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