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国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做法

|   

 

国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做法

 

“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揭示出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推动本国的改革与发展,是许多国家建设高等教育的通例做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应该采取的基本策略。那么,国外高等教育建设中有哪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呢? 

在终身学习框架内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 

21世纪是“学习革命”的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大都在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并以此为原则建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其基本做法是: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公平”“正义”“卓越”“质量”等作为追求最高目标。高等教育不再被视为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成了适龄青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世界强国大都建立起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形成了有利于各级各类高校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从而确保其整体系统实现创造性、包容性、公平性和持续性的发展。重视基础研究,科研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在基础研究和基础科学领域,欧美国家研究型大学独领风骚,一流学科数量遥遥领先,科研发表引领世界潮流。形成全球优秀人才聚集地。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和优秀留学生将欧美国家的研究大学作为学习和工作的理想之地,这样也使得欧美国家科技人才济济,科研后备力量雄厚。 

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 

高等教育是一个高投入的领域,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没有大量的经费投入,很难生产出有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的成果,也很难培养出一流的优秀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强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其一,教育投入是前提。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质量的产出。欧美国家高等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发达,主要得益于其在医学领域的高投入。其二,经费来源多渠道。在过去几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公共高等教育投入增速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一些国家开始实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公私伙伴关系”(PPP)投资模式,缓解公共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压力。除了提高学费标准之外,一些国家鼓励私人捐赠、建立科研服务市场等。通过采取PPP方式保障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例如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鼓励私人捐赠,从而捐赠成为大学经费新的来源。2016年,剑桥大学的基金规模达到62.5亿英镑(约合82.2亿美元),稳居英国高校榜首。牛津大学拥有50.69亿英镑的基金(约合66.67亿美元),两所大学的基金规模远远超出英国的其他大学。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