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关于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多重路径的思考与探索

|   

 

关于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多重路径的思考与探索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在“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立足于全新的历史方位,认真思考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目标的重要作用,重新审视目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索更加符合当前中国实际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2]。从国际视角来看,世纪疫情之后全球经济被严重影响,增速缓慢,敌对势力为转移本国政治压力和经济风险,不断推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美西方为维护旧国际秩序,扼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成长和传播,多途径侵蚀国人对主流价值体系的认同。由此可见“意识形态竞争已经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前沿阵地”[3]。

从国内视角来看,十八大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极大提升,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党作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的重要判断,这是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创新发展和全新定位,凸显出该项工作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不断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性,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情况,“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5]。

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统摄下,制定出一系列意识形态工作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

二、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还体现在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多重问题与挑战。

(一)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方式更加隐蔽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朝纵深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攻击也采用了更加隐蔽的方式。他们以国际文化交流、科研合作、学术论坛等为媒介,打着“学术无国界”的幌子,渗透进国内学术领域,企图以此改变中国高层次人才的价值认知,延缓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同时,他们粉饰并宣扬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生活模式,输出资本主义腐朽价值观,使国人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和娱乐至死思维,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能力,这必然会消解人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学习和吸收,沦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徒。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