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
|
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23日在如皋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王鸣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政府在中共如皋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围绕“奋力建设长江以北最强县市”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5亿元、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亿元,税占比84.7%、南通第一;固定资产投资476.5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亿元、增长7%,进出口总额248.9亿元、增长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9118元、23599元,增长4.6%、7.7%;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74%;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任务(见附件一)。
过去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国家、省和南通市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疫情暴发初期果断踩下“急刹车”、按下“暂停键”,统筹抓好“四早”防控和“四集中”救治,用12天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再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清零”,保持患者“零病亡”、医护“零感染”。在疫情得到有力有效控制并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用力踩足复工复产“大油门”、按下经济恢复“快进键”,先后出台扶企惠企、稳定外贸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两个月基本实现生产生活秩序正常化。回望这一年,我们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六稳”工作有力落实,“六保”任务全面完成,全市上下用忠诚担当、实干奋斗谱写了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如皋建设新篇章。
一、实体经济在共克时艰中企稳回升。坚持用发展战略的确定性应对各类挑战的不确定性,用稳增长的硬任务落实好促发展的硬道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向上走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不折不扣落实税费减免、要素保障等政策,推动工业经济循环畅通发展,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223亿元、规模工业应税销售1063亿元,分别增长6.8%、14.8%。完成技改投入137.3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45.7%。深入实施“2523”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新增10亿元企业2家、亿元企业44家、纳税超亿元企业1家、规模工业企业175家,星球石墨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思源电气、斯密特森、汤臣汽配入选全国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省五星级上云企业1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4家。新增贷款总量269.5亿元,增幅南通第一。新增上市报会企业3家、过会企业1家。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4亿元、应税销售1826亿元,分别增长6.6%、36%。新增规模服务业企业50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99家。发放“皋兴购”消费券促进消费超亿元,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有序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各1家。平园池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筑业逆势上扬。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入库税收13亿元。重点企业新签合同额增长超50%。获鲁班奖2个、国优奖5个。现代农业稳产增效。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项目农业投入26亿元,高标准农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分别达61%、65%。新增小微盆景基地800亩。15万头生猪稳产保供基地开工建设。培育种养循环示范点20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6%。搬经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二、项目质效在久久为功中持续提升。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落实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和月度观摩机制,更大力度抓招商、攻项目、强载体,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招大引强实现突破。坚持重兵会战、精兵招引,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开展投资促进周活动,成功举办“一会两节”,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金鹰产业园、广大特材、日达智造等百亿级项目和斯堪尼亚重卡等重大外资项目成功落户。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4个,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