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2021年05月领导讲话汇编(40篇) (2)

|   

 


 

在巩固脱贫成果强化搬迁后扶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王正谱

20210525

 

今天,我们专门召开搬迁后扶工作现场推进会, 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 示精神,分析研判形势,梳理工作思路,研究解决问题,推动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就下一步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抓好搬迁后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是国家乡村振兴局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现场会。为什么要先开这个会,主要考虑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 搬迁后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 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特别紧迫、特别重要。 

第一,中央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牵挂搬迁群众,多次指示要做好搬迁后扶工作,多次赴地方调研专程考察搬迁安置点,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反复强调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党中央、国务院把这项工作看得很重, 列入了“十四五”规划的具体任务,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作为重点任务,进行了专门部署。李克强总理、 汪洋主席、胡春华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要求聚焦大型、特大型安置区,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这些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遵循。我们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拿出超常的举措、持久的定力,务实深入地贯彻好、 落实好。

第二,推进有挑战。全国5年搬迁960多万人,占同期脱贫人口的20%,相当于中等国家人口规模。建成的3.5万个集中安置点中,3000人以上的有350多个,万人以上的有70个,有的安置区比县城人口还多。脱贫人口大规模聚集,给产业就业、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带来严峻挑战。实际居住在安置点的人员中,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发展产业能力弱,就业技能比较低,促进增收难度大,搬迁进城后刚性支出反而明显增加,加大了返贫风险,绝不能盲目乐观。搬迁群众从散居到聚居、从山里到城里,打破了原有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不仅相互之间不了解,对城镇生活也不适应,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社区,难度比较大。由于搬迁安置时间紧迫,集中安置点短期大量新增人口,有的公共服务承载能力没及时跟上,补齐服务短板面临不少困难。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拿出举措,切实解决。 

第三,群众有期盼。在动员搬迁的时候,我们向群众作出了大量的承诺,比如,安置地医疗条件好、教育质量高、就业机会多、产业前景广、生活环境好。群众信任我们,才积极配合,如期完成了搬迁工作。现在,对如何兑现承诺,群众高度关注、 热切期盼。目前来看,大部分承诺已经兑现,或正在兑现,但是有些承诺的兑现,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产业,有的规划好,落实还不够,带动群众增收效果不理想;比如就业,稳定性不高,灵活就业和从事农林业生产占比较高,有的外出务工动员组织力度还不够 ;比如公共服务,有的城里就医,还要回迁出地报销,有的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有的安置点房屋维修维护没有保障 ;比如社区治理,有的安置点应建未建党组织,有的党员数仅占千分之二,有的社区管理服务半径过大,难以满足有效需求。这些现实问题,和群众的期盼差距较大,需要我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厚的为民情怀,多渠道多举措加以解决,用实际行动践行说到就要做到的庄严承诺。 

二、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部门的重点任务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局等20个部委,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作为乡村振兴(扶贫)部门, 要主动担当担责,敢于破解难题,突出抓好防止返贫、 稳定增收、基层治理、权益保障等重点任务。 

(一)要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防止规模性返贫,是乡村振兴部门第一位的政治任务,集中安置区是这项工作的监测重点。从区域来讲,防止规模 性返贫第一位的就是集中安置点。近期,将印发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接下来着重要抓好如何准确监测、如何及时帮扶。搬迁人口集中安置,给监测工作带来便利,显著降低了摸排成本。比如,四川、河北等地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组织社工定期走访搬迁群众,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利用较少的投入,较好地完成了监测和服务工作。可以说,对于集中安置点,集中摸排是最有效的监测方式,我们要大力推广,提高效率。要建立风险台账,针对不同的返贫风险,分类制定帮扶预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帮扶,不搞政策叠加,防止政策福利化,确保应帮尽帮。国家层面将对各地监测帮扶工作按季调度分析、开 展情况通报。

(二)要抓好稳定增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 能致富,关键是要稳定增收,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各地做了大量探索,比如,贵州统筹 50 多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安置点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等建设;陕西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用地;山西今年安排 20 亿元资金,开展专项就业培训。要着力推动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到位。配合农业农村等部门,支持有条件的安置点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把安置点的产业项目优先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用好小额信贷政策,做到应贷尽贷 ;坚持办好帮扶车间,加快安置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创新创业;深化消费帮扶,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这里面,重点有两个,一个是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再一个是用好扶贫小额信贷。现在全国扶贫小额信贷余额是1600亿元。我上周去了一个村,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情况,村里引进了一家企业,给建档立卡户每户20头母羊、每头价值2000元,一共4万元,这4万元就用扶贫小额贷款。母羊生一只羊羔,只要一断奶,企业就收走,每只800块,一户平均增收4万元,还不算羊粪等销售收入。这种模式就非常好,没有扶贫小额信贷,就做不了这个事儿,我们要用好扶贫小额信贷这个政策。现在,各家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都有非常高的积极性,我们近期将与有关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力争今年搬 迁群众跨省务工人数不少于去年 ;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搬迁安置点产业园区扩大就地就业容量,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 ;加大对搬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培训针对性,积极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脱贫家庭人均收入的60%来自就业, 如果稳不住,别的是很难补上来的。去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就业是3243万人,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东西部协作到东部地区去的,也有很大一部分留在本地。截至今年3月底,脱贫人口务工数达到了去年年底的92%,有些省已经超过了去年年底数,但有些省还不到 70%。大家一定要把就业这件事抓好。 

(三)要抓好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各类搬迁安置方式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关系安置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难事。要重点解决搬迁群众社会融入问题,引导他们安居乐业。在这方面,各地积累了大量经验,比如,安徽、广西等地,实施党支部、网格员、点长、楼长四级治理;比如,云南构建社区联系楼宇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建网格, 确保每个搬迁家庭都有一名党员负责联系。进一步做好社区治理工作,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调研发现,有的搬迁群众办事存在迁入地和迁出地“两头跑”现象 ;有的跨县安置的,衔接资金分配到了迁出县。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强化迁入地主体责任,确保搬迁群众享受便捷服务,不断增强归属感。二是健全组织体系。重点是建强服务队伍,合理划分服务半径。具备基本条件的安置点,要全覆盖建立党组织,推动建好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培育用好社会组织,加快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综合治理体系。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选派精兵强将充实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进一步壮大社区治理队伍,提升治理能力。三是注重教育引导。要加强搬迁群众培训和感恩教育,推行结对帮扶机制,结合当地居民风俗习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搬迁群众稳步融入新社区。 

(四)要抓好权益保障。这是做好搬迁群众后续帮扶工作的基本前提。一是做好户籍转接。引导推动搬迁群众落户安置地,对一时不愿意转户籍的, 可参考借鉴贵州制定“新市民证”“居住证”做法,不能因为户籍问题,影响搬迁群众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社会保障等权益。现在城市户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很多农民虽然进城多年,但是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这个不要强制,尤其是对于搬迁群众更应该这样。二是加快不动产登记。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在今年6 月底前全部完成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 进展慢的要抓紧推进,及时让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三是解决物业管理难题。安置房屋维修和物业管理费用难收取,目前主要靠财政临时负担,这种模式不可持续。要探索通过盘活安置点资产、募集社会资金、财政补贴、群众负担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四是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要及时公开办事流程、经费收支等情况,对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引导群众多参与、多监督,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