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24篇)中国财政部(国库司)冯冰、郭方明等公开讲话文章汇编

|   

蓝秘书讲话系列10824篇)中国财政部(国库司)冯冰、郭方明等公开讲话文章汇编

 

 

冯冰: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持续推进电子化管理工作--在地方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管理及大数据应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这次培训班邀请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档案局、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阿里巴巴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现场授课和交流。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在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把握工作实质,培养电子化意识,树立大数据应用新思维。下面,我结合自己对于电子化管理的一些理解和思考,就持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管理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子化管理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场管理革命。毫不夸张的说,正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成就了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回顾国库改革历程,电子化与改革相伴而行。2001年,第一笔财政直接支付资金顺利通过信息系统拨付,标志着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2013年,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召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又一次踏向新的征程。在这次会议上,刘昆副部长指出:通过全面推行支付电子化,国库改革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而如今,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倡导互联网+、工业4.0等国家新战略;在财政层面,新预算法实施和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正在启动。可以说,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处于一个的变化密集期,改革的关键点。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我们财政国库和非税部门的干部职工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更宽阔的视野认识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电子化管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中央为我们的工作划定了总体目标,指引了明确方向。那么,靠什么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2014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信息化,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这些领域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水平,构建一个制度+技术的国家治理体系。信息化和电子化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我们所说的电子化管理,就是用信息化技术构成的财政改革路径。财政是庶政之母,邦国之本,在财政部门开展电子化管理工作,必将带动或影响政府各个部门,产出更高的行政效率,更低的行政成本,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多的老百姓支持,从而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电子化管理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

 

  楼继伟部长提出要“建立统一完整、法制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这是一次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和业务重构。电子化管理正是顺应改革内在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抓症结、找痛点, 精准发力,切实解决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支付电子化以提升财政资金安全为突破口,建立起资金支付的全流程链条式管理,解决了安全问题,也提高了资金支付运行效率。又如,非税电子化管理找准了原有收缴管理中的缴款不方便、缴库不及时、项目管理不规范等关键点,拓展缴款渠道,构建全国统一的项目标识机制、实现业务的自动化控制和财政全过程监管。再如,在政府采购领域,电子招投标、电子评标、电子合同的推行,进一步促进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目标的落实。假以时日,电子化管理在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推广后,财政大数据就会水到渠成,财政宏观政策调控能力也必将会再上一个大台阶。

 

  (三)电子化管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中国正迎来从信息技术(IT)时代向数据技术(DT)时代的变革,政府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管理理念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风起云涌的国际大趋势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冲在世界信息化前列。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工业4.0等国家新战略的总体部署也相继出台,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注重以公众需求为中心,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大数据、使用大数据,推动大数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源泉。以数据治国,实现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国家服务和治理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管理,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其管理目标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公共服务、集约基础资源、共享开放数据,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可以说,推进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管理是财政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顺应时代潮流,主动作为,落实互联网+政务,这一国家新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准确把握电子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电子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管理、技术、协调等方方面面,我们各地国库和非税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轻重缓急、上下内外等诸多因素,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抓住电子化管理的核心内容,确保电子化管理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一)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对于电子化管理而言,标准化体系就是“灵魂”。我们始终坚持将“标准化”作为整个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推广实施支付电子化工作,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制定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接口报文规范(2015)》、《预算单位自助柜面业务系统设计规范》、《电子凭证库接口标准》等一系列的标准化文件,部里信息网络中心也出台了《安全应用接口标准》等安全技术标准,为电子化管理保驾护航,从而建立起一套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的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的推进,非税电子化工作相关业务标准也将陆续推出,这是电子化管理的内在要求。文卿处长在后面的培训中还会为大家详细阐述关于标准化体系应该怎么建、为什么要这样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我认为,标准化应该从实践中来,更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标准化不能脱离现实需要,也不能一成不变。“动态管理”加上“理想与现实的统筹考虑”,才能使标准化体系更具生命力,这就需要大家加快省级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收集、分析基层的标准化需求,并上报中央进行统筹规划。这是电子化管理的“硬约束”,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建设,共同维护,确保业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

 

  (二)优化和改造业务流程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为他的书斋所题的一副对联,曾被习总书记多次用来鼓励和引导大家在各个领域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电子化管理工作也恰合此意。对此,大家应该深有体会,电子化管理绝不是对现有业务流程的直接复制,而要以电子化理念重塑业务管理模式,删繁就简,简化不必要的审核环节、去除不必要的人工干预,代之以自动化审核、自动化对账、自动化报表、自动化的监测,实现对现有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的优化和改造。比如,通过支付电子化管理,电子凭证代替了传统的纸质凭证,这对原有的账务处理流程、凭证单据的管理方式就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电子凭证可以进行无限复制、明细数据可以自动汇总,那么淡化联次、取消汇总单也就成为业务流程优化改造的必然。再如,非税电子化将“以票控收”转变为“电子控收”,电子收据与纸质凭证有着本质的区别,电子收据的产生、流转和存储都有着独特的特点,那我们就要注意在电子化实施之后,对相关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要与电子化模式相适应。另外,电子化管理所带来的自动化管理模式必将引起业务工作重心的转变,需要我们从改革发展方向出发,去完善和重构业务流程,甚至调整岗位设置,节省下的业务人员更可充实到政策研究、宏观分析等更具有拓展性的业务领域。

 

  (三)完善和提升信息化生态环境建设

 

  电子化管理是一个新的信任体系的建立,真金白银的划拨、海量业务的处理都将以电子化的方式实时在线运行,电子化管理高效、平稳地运行离不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化生态环境的有力支撑。电子化管理实施后,可以为预算单位提供实时的支付业务处理手段,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多渠道的缴款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提供7×24小时的高性能、高可靠性软硬件设备,远程灾备中心的数据安全保障,与之相适应的网络环境、机房设施,以及强有力运行维护服务支持。电子化管理实施之后,业务系统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网络的集中接入也是必然趋势,省级部门就需要提前做好支撑系统整合和网络集中化管理的规划建设,加强保障。电子化管理还需要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也需要我们注重对业务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挖掘,使业务人员掌握一定信息化技术,使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业务理论知识。由此可见,电子化管理必须完善和提升信息化生态环境建设。但整个信息化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共同努力,下大力气持续推进,为电子化管理打好坚实的运行基础。

 

  三、扎实做好电子化管理推进工作

 

  支付电子化管理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已成星火燎原之势,电子化的实施效果逐步展现,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非税电子化管理工作在中央及地方的推进工作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下一步工作中需要我们继续夯实电子化管理基础,继续保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扎实推进电子化管理工作。

 

  (一)立足高远,驱动创新

 

  “坚守、创新、融合”是习总书记针对互联网思维发出的最强音,电子化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脚踏实地,更需要居高望远,将创新作为推动改革工作的源动力。从强化财政职能的角度来看,财政管理深刻介入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党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部署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就非税管理工作来看,要求财政部门切实做好降税清费工作。实施非税收入电子化管理的应有之意不仅仅是以电子化的方式建立起全生命周期业务闭环,更重要的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化的项目库管理体系,实现全国非税收入项目的集中控制,精准定位,确保项目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从源头上堵住“小金库”,预防腐败问题滋生,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职能。从提升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支付电子化管理,特别是自助柜面业务系统,为预算单位提供了安全快捷、足不出户的支付体验,在提升财政服务效能方面已经做出了明显成效。非税收入电子化管理,更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典型“互联网+公共服,将大大促进公共服务的线上与线下业务充分融合,有力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方便社会公众,从根本上提升政府服务的效率和效能。

 

  (二)甘当基石,夯实基础

 

  电子化管理需要业务梳理、制度建设、培训指导等大量基础性工作来支撑,细到一张凭证的布局、要素设计,一个流程按钮的取舍思量,都需要我们业务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逐项落实。这些默默无闻的基础性工作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虽受益而不觉,但失之则难存”,这些基础工作不扎实,电子化工作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安徽、云南等地在地市级支付电子化推进工作中,省级国库部门的同志按照“标准化、统一化”要求,踏下心来对全省地市集中支付业务进行全面梳理,整合流程,反复沟通协调,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审核、单据,形成全省统一的标准化流程,为市县电子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所作的工作正是全国电子化工作的缩影,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