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市贫困人口全面清零之年,残疾人作为贫困人口中的特殊困难人群,认真开展好2019年贫困残疾人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对推进**市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关键的意义。2019年,市残联积极树立发展新理念、破解发展新难题。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加大执行力度,全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现将本年度全市残疾人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残疾人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残疾人口10.06万人,办证残疾人达到6024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其中:视力残疾8394人、言语残疾1075人、听力残疾10731人、肢体残疾30633人、智力残疾4252人、精神残疾1636人、多重残疾3527人。全市剩余未脱贫残疾人2053人,将于今年年底全部脱贫。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慰问工作。2019年市、县区两级残联共计慰问贫困残疾人800余名,送去慰问金、生活必需品等共计40余万元人民币。
(二)认真组织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精准对接、分类实施、全程跟踪为改造理念,多方联动、规范改造标准、加强过程监管,优先解决急、难、愁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积极实施省残联下达的250户共计150万元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同时各县区积极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10.2万元为全市54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极大地为残疾人参与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认真组织实施贫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结合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和海东市残疾人工作实际,积极协调市扶贫局将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残疾人托养、肢体矫治手术、辅助器具配发等项目纳入《**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15号),2019年通过走访筛查共对34名符合条件的深度贫困地区的残疾人进行了肢体矫治手术。为100%的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提供康复服务,实现了为80%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精准康复服务,截至目前,康复服务率达到了90.11%。继续做好“互联网+”辅助器具精准适配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市残联共为全市贫困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4054件,发放总金额为192.8万元。继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在各县区实施,指导*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制定印发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指南》,与市卫健委联合确定了全市18家符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条件的定点机构。截止目前全市1318名0-17周岁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服务。
(四)认真组织实施贫困残疾人托养项目。全年共投入资金334.6万元,按照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每人每年3120元的标准托养572人、居家托养每人每年2400元的标准托养309人、集中托养每人每年7200元的标准托养175人。通过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托养,解放了残疾人家庭的劳动力,促进了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的能力。
(五)认真开展贫困残疾人就业培训项目。大力开展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2019年全市共2650名城乡残疾人接受技能培训,全年共新增就业残疾人865人,累计就业16308人,累计培训12126人。
积极开展各类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全市六县区共走访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家庭户数1216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1152人,组织残疾人参加专场招聘会8场,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1149人,帮助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34人,国有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人数34人,帮助残疾人享受专场扶持政策305人。根据省残联《**省助盲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残联会发〔2019〕30号)文件精神,**市残联联合各县区残联对本辖区内就业年龄段建档立卡贫困视力残疾人365名进行了就业状况、培训状况、就业需求的实名制登记工作,并现场进行政策咨询、职业评估、心理疏导等工作。
(六)加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强化贫困残疾人就近就便就业增收。依托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带动脱贫致富。先后建立了18个具有地域特点优势、行业技术优势的扶贫基地,以岗位安置与临时雇工相结合、就业与辐射相结合、长年指导与季节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共安置残疾人210余人,带动1200余户残疾人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