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汇编(45篇)

|   


 

XX市XX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以“1+5+2”重点工作推进机制为统领,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及预计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7%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0%左右;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增长8%左右;

限上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增长11.5%左右。

(一)稳增长、强发展,经济指标稳中向好

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速回暖、位次前移、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6%。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左右。经济实力实现稳中有升。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扩大内需战略、产业强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加快发展现代针纺、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XX针纺入选2022最受欢迎的江西十大地域消费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基地等平台载体满园运营,字节跳动等头部机构深入合作,全年网络零售总额达151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全区共计在册市场主体79532户,2022年净增市场主体17037户,净增率27.24%,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

(二)调结构、促转型,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现代服务业强区,构建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主导制造业优化升级。抢抓“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机遇,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稳步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大力推进“5G+智慧工厂”建设,全力打造现代针纺“千亿集群”、LED封装“单项冠军”,百度飞桨、众拓制衣、兆驰光电厂房改造及2000条生产线扩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二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强攻数字产业,把抢抓产业赛道作为破题之举,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推进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园、江西跨境电商产业园、新锐国潮等数字经济项目16个,总投资约76.47亿元。三是现代服务业加速提质。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行动,龙湖天街盛大开业,相继开展“迎新春消费促进月”“惠享夏日,热购XX”“2022XX市(XX)汽车消费展”等系列促销活动,不断释放消费潜力。积极落实省、市、区应对疫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政策,为全区7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兑付资金58万元,助力企业脱离困境,并为区内服务业企业兑现2021年度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417万元。此外,我区百度飞桨(江西)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服务平台项目获评2022年度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100万元。

(三)谋项目、抓建设,产业基础提档升级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高位驱动打赢“项目大会战”。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加快项目建设,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多个项目采取“容缺审批”;疫情期间,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召开项目评审会40余次。积极组织申报省大中型项目23个,总投资295.4亿元;市重大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354亿元。按照省市部署,在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对在建省大中型项目进行调度,我区所有项目不停工。二是着力推动招商引资。抢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积极开展招大引强行动。谋划开展了XX现代针纺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全年新引进项目59个,总投资额342.22亿元。三是智能优化项目管理。积极推动重大重点项目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自动化的运算、统计,实现数据共享,高效率指导项目推进,实时监管项目推进动态。坚持每季度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有效推动投资30亿元的江西豪驰5G服装智慧工厂、投资28亿元的泰华新型纺织服装创新智慧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贝谷贝谷母婴产业园等项目早落地、快见效。

(四)深改革、提效能,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紧盯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抢抓创新发展新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我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开展“千名干部入千企、我与企业心连心”活动,重点围绕全区“五上”企业、重点纳税企业、重点成长性企业共1000余家,策划为企业纾困解难,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创新“两会两清单”机制,搭建“线上+线下”全频道政企交流平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截至目前,“亲清茶话会”已举办7场,“青企半月谈”已举办1场。全年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10.1亿余元,全力打造区域性营商环境新标杆。二是推动全面改革再深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网上办、快速办、就近办、自助办、一次办”,扎实推进“新官不理旧账”、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等专项整治。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基层体制改革,机构职能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优化。大力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国有资产全面摸清,实现规范运营;区投资集团、区产控集团、区文旅公司多元化发展走深走实,区投资集团顺利获得企业AA信用评级。三是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懈努力、克难攻坚,有效夯实全区科技创新基础,连续2年综合科技创新指数排名全省第一,获评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61家,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1家,全区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22件,我区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区,为全省首批五个县区之一;华润三九、车仆实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实现我区零的突破。

(五)强服务、惠民生,社会保障持续提升

不断回应群众期盼,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的硕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一是察民意,听民声,优化公共服务。全面推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65天不打烊服务”,服务时间含双休日及节假日,并实行延时错时服务,真正做到社区为居民服务365天不间断,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统筹落实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资金,率先在全市按照每个社会工作服务站15万元的标准,落实了建设资金135万元。深入开展健康XX行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成功引进省妇保XX院区,成立全省首个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打造国家级医保服务示范窗口,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报销难问题。二是解民忧,纾民困,办好民生实事。稳步推进总投资84.88亿元的13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推进住有所居,加快39500余套共29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2187套公租房建设,有效推进全区经适房上市。加快推进校建工程,南镇学校、罗家学校、李巷小学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550个,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丰富文化供给,建设孺子书房5处,重点打造丹霞文体、天香公园、南钢街道书画广场等一批新型文化空间项目。三是保民利,暖民心,提升社会保障。重点保障民生支出,拨付各类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及临时救助资金251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补助资金5057.12万元、就业补助资金6万元、各类抚恤安置资金1796万元、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及残疾人补助等资金2045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4297.36万元。积极推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与XX市民政局招标确定的中标单位签订了家庭养老建床协议,签约率达100%,完成469名失能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053人次。

(六)优生态、重治理,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改善人居环境,发挥特色优势,彰显城市品质,展现“山水相依、景城一体、诗情画意、宜居宜游”的独特魅力,建设更高标准生态文明。一是城市更新改造进一步升级。坚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定不移建设人民满意城区,扎实推进旧改征迁工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铁东站、九洲高架东延、广州路东延、地铁二号线东延等重大市政工程顺利施工,开工建设规划道路16条,打通“断头路”9条,畅通微循环,织好城市路网,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XX区鑫都汇足浴店、XX庙街绿滋肴置业有限公司装饰装修工程等9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竣工。二是城市建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做精做细城市管理,探索建立街巷长制,试点打造智慧路口,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全区道路实现机械化清扫全覆盖,深入开展“马路本色”、背街小巷“以克论净”、厕所革命等行动,持续开展空中管线、市政设施“到边到角”、窨井盖、道路空洞检测病害、路灯缺亮等整治,着力提升市政设施品质,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临时用地管理等经验做法获市领导批示肯定,新型“一体化”窨井盖在全市推广。三是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高位推进“双碳”工作,强力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大力开展空气质量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四尘三烟三气两禁”专项整治,全区空气质量总体向好。探索实施“民间河长+政府河长”工作制,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清河行动”常态化开展,1034个雨污管网排水单元整治有序推进,幸福渠流域8条水系全面完成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全年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和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在“1+5+2”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的高效推进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持续恢复,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延续了“十四五”开局的良好势头。在看到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国民经济稳步运行的同时,我们更应绷紧心中之弦,直面我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差距。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稳增长基础还不牢、经济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创新引领支撑不足,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更高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使我区“十四五”继续保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与挑战,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应对。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