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内主题教育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大汇编(100篇)
1.“xx”来一场主题教育的“知信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xx”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面对主题教育这堂“必修课”,结合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妨来一场“知信行”的理论之思、信仰之旅、实干之行,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铢积寸累,日就月将,“知”愈深。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学得不全、学得不深就会理解片面、不能学以致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主题教育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繁重,不能只依靠集中学习,要抓住“xx”小长假的空余时间,以勤为径、以苦作舟自主学习,不断“温故而知新”。只有以“韦编三绝”的字斟句酌,以“绞尽脑汁”的苦思冥想,以“悬梁刺股”的决心勇气,以“青灯黄卷”的毅力恒心,孜孜不倦捧着原著读学原文悟原理,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多思多想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学深悟透,才能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让主题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信”愈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需要不断培植、时常滋养。“xx”小长假不妨来一场探究信仰之旅,且看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且念从井冈山的“燎原星火”到革命战争“全面胜利”,且思从“脱贫攻坚收官”到“乡村振兴新画卷”,无数共产党人身陷囹圄,力挽狂澜,不改初心,都源于以鲜血浇灌的信仰。信仰如磐,可破却不可夺其坚,如丹岩,可磨而不可夺其赤。“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前进道路上依旧充满挑战,在“黑天鹅”“灰犀牛”频繁冒出的态势下,党员干部要在主题教育中,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洗礼精神,坚持不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新时代新征程保驾护航。
“生无机巧姿,所贵唯实践”,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行”愈坚。为学之道,故在践履。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xx”假期,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铿锵的行动力量,来一场主题教育的实干之行。一方面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清自我工作的短板,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磨炼本领,知情明政,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假期结束后,以饱满的姿态、高昂的激情、过硬的本领躬身入局、挺膺担当,到基层一线、到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眼睛向下、俯下身子,把群众当亲人,用真情换真心,“沾泥土”到田间地头听民意,“流汗水”走村寨访群众悉民困,亲眼看、亲手摸、亲耳听,切实把握问题导向,多动脑筋,多下功夫,用行动解决难题,让群众看到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成效,保持“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拼搏姿态奔赴“复兴山海”。
2.念好调查研究“实”字诀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传承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坚持身心俱入“摸实情”、精准施策“出实招”、一究到底“求实效”,确保调查研究成果落实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脚步要“实”,带着真情深入群众中,身心俱入“摸实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走出安逸舒适的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一线倾听最真实的声音,观察最真实的情况。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深入到重点项目、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去,亲自“看一看”困难和问题,“听一听”意见和建议,让群众感受到干部与自己“心连心”“零距离”,才会把对我们工作的真实想法掏心窝子讲出来。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放下姿态、甘当“小学生”,以虚心真诚的态度拜人民群众为师,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需于民,摸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让调查研究工作带露珠、接地气,为施政施策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研判要“实”,带着疑问深入痛点中,精准施策“出实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立足摸清现状、理清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形成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广大党员干部要沉下心去思索,用足劲去钻研,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基层实际,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对搜集资料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用好“放大镜”把问题的因由弄明白。要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在“交换、比较、反复”思考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不断探寻“为什么”“怎么办”,将问题导向贯穿调查研究始终,找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招招有效”推动问题的高效解决。
措施要“实”,带着决心深入整改中,一究到底“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整改落实”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劲和魄力,打通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要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将调研情况及时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于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抓紧整改、督促落实,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跟进进度,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松手。要形成跟踪监测的长效机制,把根治问题的功夫下到位,经常性开展“回头看”,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跟踪回访,确保措施真实有效,决不能出现“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情况,让调查研究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更加可感可触,推动社会改革发展。
3.用谈心谈话端正年轻干部行进方向
推荐原文:
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
来源出处: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2013年6月28日)。
学习笔记:
谈心谈话是深入了解干部和关心爱护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党的一项优良传统,特别对年轻干部来说,是引领其快速成长的重要法宝。一场好的谈心谈话,可以谈出年轻干部成长不足,体现组织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关爱,能督促年轻干部进一步增强活力、改进作风,确保健康成长。但是当前有些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不会谈、不想谈、不敢谈、不真谈、不深谈,导致谈心谈话流于形式。在笔者看来,各级党员干部要精准掌握和运用一些谈心谈话的技巧,让谈心谈话有温度、精度、深度,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