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千秋基业需作好“人才诗篇”
发布时间:2023-2-10
日前,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着眼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年大党思贤如渴、爱才好士的优良传统得以薪火相传。迈向新征程,惟有作好“人才诗篇”,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方能让各类人才在华夏天空尽情翱翔,让华夏大地成为创新创造、大有作为的热土。
敞开“广纳天下英才聚华夏”博大胸襟,“精”谱进贤篇。“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新时代人才如金更胜金,要精准引、柔性引,从而实现“聚天下英才于华夏”。要以“需求导向”牵动“引才导向”,广开进贤之路。坚持“不以出身论英雄”,打破用人“守旧思维”,根据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配置人才资源,引进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层次等相适应人才。要“千方百计”探索“柔性引才”,广聚天下英才。探索技术入股、联合聘用、线上共享等多元柔性引才方式,以“亲上加清”的感情、“基础过硬”的产业、“细致周到”的服务、“便捷高效”的平台,把人才“引进来”,将才心“拴得住”。
铸就“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良好耐力,“悉”作育贤篇。“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才非一日之功,却事关千秋大计。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我们必须走,且必须“走出名堂”“走出特色”。当今的中国“教育是第一资源”,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培养出“高精尖缺”“国际一流”人才。要考虑“远近结合”多维育人。既要着眼长远,坚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要任务,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又要立足当下,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培养实用型人才。要培育“根正苗红”时代新人。将理想信念教育以“春风化雨”之势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树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队伍形象,让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实现“同频共振”。
开拓“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创新思维,“谨”答用贤篇。“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样一首生动小诗,深刻印证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重要性。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力求将“好苗子”栽进“好土坑”,从而“事半功倍”激活人才潜能。要定准“用才基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的人才治理体系,在人才管理上“放权”“松绑”,发挥企业和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创新创造腾出“活动空间”。要净化“用才环境”。敢于“破四唯”“走新路”,建立“实绩见真章”的人才评价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术”的良好氛围,让职能不同的人才获得相同尊重,让敢闯“无人区”、敢接“军令状”的真才实学者发挥“用武之地”。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催人奋进,在这个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伟大时代,要以“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的用人之道,将人才诗篇作出新时代风采。
把握“人民”关键词 谱写“现代化”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2-9
2月7日上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初心、永葆实干精神、砥砺责任担当,谱写“现代化”新篇章。
牢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无论是全心全意守住人民钱袋子的民警钱红昊,还是在疾控一线守护人民健康的医生李群……他们时刻把初心使命扛起来,以百姓心为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韧劲,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处处亮出党员身份,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凡事都想在前面、干在实处,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以无我之心做好为民之事。
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精神,全力以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实现的,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力量源。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在疫情防控中,我们依靠人民力量,筑牢疫情防控堡垒;在乡村振兴中,我们依靠人民力量,建设美丽乡村。正是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始终走群众路线,国家才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各种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汇聚民智、顺应民心,及时解决群众诉求、给群众答疑解惑、为群众办好实事。
砥砺“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责任担当,毫不动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念兹在兹的是人民,思虑最多的是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句句金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大爱无疆、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百姓有所呼,干部有所应;百姓有所求,干部有所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深入基层一线找准群众所需、回应群众期盼,从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绽放“有我”之光
发布时间:2023-2-8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党旗所向、我心必往。认真把握讲话精髓要义和实践要义,党员干部当激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使命感,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不断绽放“有我”之信念、担当、创新光芒。
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绽放“有我”之信念光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标定的前进方向,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以史为鉴,在回看历史中我们更清晰、更笃定地坚持行进方向。1840年以来的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殚精竭虑、执着探索。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等等,“五四”运动之前,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台”,却都没能找到民族复兴的正确路径。历史将这一神圣使命赋予中国共产党,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一百多年来不懈奋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而今,站在开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赛道上,万山磅礴看主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唯有笃定信念、坚定信心,坚持好、发展好、维护好这一无数人历经千辛万苦、流血牺牲取得的宝贵经验,将中国式现代化奋力推向前行,方不负伟大时代、厚重历史、伟大人民所盼所望、期许期待。我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才能在“斗罢艰险再出发”的豪迈中,奋力抵达胜利的彼岸。
在全力以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绽放“有我”之担当光芒。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奋斗,伟大奋斗开启辉煌新程。中国式现代化伴随着我们党百年多的历史,一路走到今天,每一步都浓缩着中国共产党矢志民族复兴的决心和意志,每一步都是全力以赴、拼搏奋斗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全国人民也在理论的甘甜中,更加信心百倍、精神抖擞,踔厉奋发,开启新征程。“志之所趋,虽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我们要拿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给出“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勇开“顶风船”,敢向“迎头浪”,在劈波斩浪中奋勇前行。我们要更加深入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实践中增强践行好“两个维护”的主动自觉,确保“中国号”航船永不偏航、永不迷航,永远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我们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拿出全部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在“跟我上”的坚定果决中,不断激发全民族智慧和力量,将中国式现代化在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全力以赴地推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