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主题研讨发言、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1篇)

|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主题研讨发言、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1篇)

 

目录

1.“过紧日子”的弦不能松 2

2.丢掉一切不符合“习惯过紧日子”的思想 4

3.让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成为常态 6

4.体会“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深意 8

5.要让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习惯成自然 10

6.带头过紧日子 13

7.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15

8.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 18

9.体会“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深意 21

10.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成为习惯和常态 23

11.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成为习惯和常态 26

 

“过紧日子”的弦不能松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事实上,过去几年间,“过紧日子”一直都是中央重大会议中的高频词汇之一。

崇俭戒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瑞金的南瓜汤到延安杨家岭的菜园子,从晋冀鲁豫边区的“裤子破布拿来做鞋”到新时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百年党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史。过去,我们党依靠厉行节俭成功应对了一系列困难困境,今天,我们依然要依靠克勤克俭克服重重挑战。因此,即便是如今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财富积累日渐丰厚,“过紧日子”的弦依然不能松。

“过紧日子”,就是精打细算过日子。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采取了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取得了一系列成效。而“习惯过紧日子”,就是在现有的工作上更进一步,继续想办法、出实招,把账算明白、算细致、算长远。目前,一些部门单位已经探索实施了比较好的做法,如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内,党政机关干部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理念,人走关灯、手离关水、下班关机已经成为共识,会场按需提供暖瓶热水,文件资料一律采用双面印刷等。看似都是些小事,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点一滴的节俭行为,最终将通过具体数字反映节约成果。

细微见真章,点滴见品行。“过紧日子”不是“喊口号”,而要从每处细节入手,在厉行节约方面不断努力,堵住每个可能存在浪费的漏洞。这个过程,也是培养个人良好节约习惯的过程。要改变旧习惯培养新习惯,最好的办法是从小事做起,时间久了习惯也会成自然。不管是机关单位风气还是公务人员习惯,都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可以说细节决定“过紧日子”的成败。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目的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过紧日子”并非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支持科技创新,保障市场主体发展,办好教育、卫生、就业等民生实事,让“真金白银”撬动经济发展最大活力、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从“过紧日子”到“坚持过紧日子”再到“习惯过紧日子”,体现的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和政策方针。“过紧日子”并非权宜之计,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将“过紧日子”放在心中,养成习惯。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把勤俭节约内化为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丢掉一切不符合“习惯过紧日子”的思想

 

当前,各地都在审议去年预算执行情况、今年预算安排计划。这个时候,有句话特别值得一说,就是“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这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言犹在耳,现在正是抓落实的时候。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时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些年,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要“过紧日子”。如今加上了“习惯”两个字,看似变化不大,实则意味深长。它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有些人开始不习惯了,需要针对性地突出强调一下;二是告诉大家,“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要做好长远打算,党政机关的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是一贯的、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落细落实、深入实施,“三公”经费支出被严控和压缩,配多大的办公室、坐什么规格的车、出差住宿就餐标准是多少等都有严格规定。这些年,一直“过紧日子”,于是,有的人觉得“紧日子”过了这么多年,还能有多少再“紧”的空间?有的人则奉行“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钱少了就“躺平”“休眠”,应付差事。有的人在预算安排上狮子大开口,就算上级“切一刀”,也还留下不少;更有的巧立名目、虚报冒领,甚至套取挪用,变着法把“紧日子”过成“松日子”。这些都与“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相悖,必须尽早丢掉、彻底丢掉。

“过紧日子”并非要少办事、不办事,而是树牢精打细算的节俭之道,把有限资金发挥出更大作用,争取多办事、办好事。这当然要靠节约,绝不允许“大手大脚”“跑冒滴漏”,绝不允许乱拍脑袋、劳民伤财。“关键一招”也得用上。只有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流程、杜绝政出多门,才能既有效压减政府预算资金,又更加高效地履行政府职能。

这些年,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带来的是民生得到进一步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投入大幅增加,“紧日子”是过得值得的。“国富”在于“裕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党政机关的日子自然会好些。眼下,虽然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但仍然面临“三重压力”,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与百姓同甘共苦,正是党员干部的分内事、该有的自觉。如果仍抱着一些其他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不然,“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何在?“三个务必”去哪儿了?


 

让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成为常态

 

据报道,在编制2024年预算的时候,沈阳市财政局坚持从严从紧,压减一般性支出,努力腾挪更多财政资金加强对扶持经营主体、兜牢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的保障能力。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过紧日子”前加上“习惯”一词,就是要让党政机关勤俭办事成为一种常态,以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

现在,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较比之前我们的“家底”都厚实了许多,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一点都不能减少。今年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可以说,花钱的地方很多,而财力是有限的。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尤为需要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过“紧日子”,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一方面我们要严控一般性支出,坚决堵塞漏洞,防止“跑冒滴漏”,另一方面更要不断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处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上,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有限的财力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需要从每一名公职人员、每件日常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广大党员干部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反对铺张浪费,人人争当勤俭节约的模范。

当然,过“紧日子”,并不是简单化地捂住“钱袋子”,而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要“小气”,也要“心疼”,必须精打细算;该花的钱,数额再大也要“大方”,丝毫不能含糊,就是要“财”尽其用。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并非权宜之计,也不是“一阵子”的事,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见行见效,通过党政机关带头,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体会“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深意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再次引发高度关注。

过紧日子的提法不是现在才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四风”之下,“三公”经费连年持续减少。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此后中央部门一般性支出连续四年压减。以政府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我们一直在提倡和践行。但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要“习惯过紧日子”,具有更强的内涵和指向。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