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心得汇编(20篇)
1. “点”上发力 推动主题教育见“真”章 3
2. “点上发力”让调研“打破砂锅问到底” 6
3. “三步走”制作调查研究“三大图表” 9
4. “三个良方”推动基层党员主题教育全覆盖 12
5. “张弓搭箭”让问题整改“一矢中的” 15
6. 把握“三组关系”交出主题教育“高分答卷” 18
7. 从“实”入手 推动调查研究广开“研”路 21
8. 答好“三问”推动主题教育“入木三分” 24
9. 基层党校要做好主题教育的“播种者” 27
10. 解好“关系式”交出主题教育“满分答卷” 30
11. 流动党员主题教育要与“实”俱进 33
12. 念好检视整改“三字诀” 36
13. 让问题“后续解决”有“后续” 39
14. 三个“摆进去”讲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42
15. 以枫桥经验之“实”巧解主题教育之“钥” 44
16. 用“心”追寻正确政绩观中的“诗和远方” 47
17. 在主题教育“熔炉”淬炼组工干部“铮铮铁骨” 50
18. 主题教育:让读原著多一些“变化” 53
19. 主题教育应“实”之有“味” 56
20. 专题党课“加”才有效 58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当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上持续发力,推动主题教育出实效、见“真”章。
立足理论学习“基本点”,深学细悟新思想,做到“真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始终把理论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常抓不懈。理论学习是我党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武装头脑的重要途径。理论学习的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抓住主题教育这一契机,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党课微视频等载体,结合主题党日、乡情小院、交流研讨、书记龙门阵等活动,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努力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到“真学深学”“真信深信”,切实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干事创业之“基”、为民服务之“本”。
聚焦调查研究“关键点”,笃行不怠察民情,做到“真懂”。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群众是调查研究的主体,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向往什么,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才能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方向,有效解决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沉心静气下基层,立足“问题”搞调研。调查研究切忌“谈空话”“说套话”,而是要扑下身子,实打实到一线去,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取经”。一方面,要问需于群众。通过与群众“唠唠嗑”,同百姓“拉家常”;深入了解群众“愁难急盼”问题。另一方面,要问计于实践。调查研究的落脚点是落实工作,解决问题,不能“走马观花”,不能“形式主义”,不能“只走过场”。要始终坚持“效”果导向,切实把调查结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良方”,有效解决民生难题。
紧扣检视整改“发力点”,细照深改促长远,做到“真改”。检视整改是主题教育的“心之所系”“灵之所在”,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从孔子“吾日三省”到《左传》“知错能改”再到廉颇“负荆请罪”,我们不难发现,“思过”是人生的“必修课目”,“过而能改”更是历史的“千年命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依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从多角度、深层次出发,认真开展好党性分析和检视反思。要直面问题,精准发力。检视问题不能“大而化之”“避实就虚”,更不能“隔靴搔痒”“讳疾忌医”。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巡视巡察反馈、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为问题检视“精准画像”,确保检视整改“对症下药”;要加强建章立制,持续跟踪问效,通过建立“问题、责任、成效”三张清单,动态更新问题检视、整改进度,确保主题教育有实质性的进展。
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情感纽带,党的优良传统,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立足选题切入点、破题关键点、结题转化点,善于打破满头雾水、虎头蛇尾、安于现状的“锅”,让调研在理清思路、求真务实、成果落地中学到底、沉到底、插到底,努力养成“严谨、细致、务实”的好作风。
立足“谋之有向”这一“选题切入点”,破“满头雾水”心态,让调研在“理清思路”中“学到底”。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精准选题、摸清实情是调查研究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研选题就像搞科研,选题选好了就向成功走出了一半。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深刻领悟“五个必须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全过程,才能从中找到诸多问题。为民办事就是调查研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善于做好小事、平常事,切不可“满头雾水、漫无目的”,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党员干部确定选题时要廓清“思想迷雾”,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拿出闻过则喜的态度,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不耻下问,既学“有字之书”也学“无字之书”,身入心至、具体而微;要心怀近民之情,摒弃“骄娇”二气,在“沉下浮上”中找到谋划主题方向;以“学到底”的决心把情况摸清、方法搞准,让调研在“学到底”中脱离“纸上谈兵”“涂脂抹粉”“走秀摆拍”的认识偏差,把牢调查研究主动权。
立足“行之有方”这一“破题关键点”,破“虎头蛇尾”姿态,让调研在“求真务实”中“沉到底”。调查研究能察民情、聚民智、汇民意,能增强本领、指导工作、推动发展。然而有的干部将调研“文章”搞成“虎头蛇尾”“浅尝辄止”的烂尾工程,导致很多决策“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屠呦呦为研制青蒿素收集了2000多个方药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袁隆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把“杂交水稻”成果无私地分享给世界人民。他们不是一夜成名,其实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凡事“一是一,二是二”沉到了底,才成了岗位上的行家里手。新征程上,面对前进道路的全新课题和艰难险阻,党员干部要弘扬精益求精、慎终如始的“工匠精神”,用好四不两直工作法,以历史维度、发展态势、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划出“责任田”、制定“工期表”,推进各责任主体履责尽责,确保按时按量“销账”,谨防执行误差,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坚持抓发展不动摇,不能盲目地以调查户数的多少、速度的快慢来衡量调研的质量,必须以求真务实的姿态“沉”到底。
立足“落之有效”这一“结题转化点”,破“安于现状”状态,让调研在“成果落地”中“插到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实干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制胜法宝。当前,我国发展处于严峻复杂环境,只有团结依靠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凝聚“磊磊落落秋果垂”的实干合力。调查研究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调研质效好坏,就看调研成果的运用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千万不能在写调研报告时热衷于“注水”的材料数据,否则会导致本次调研全盘失败。党员干部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基层拿出层级化解方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摒弃“安于现状”的躺平、侧卧现象,不能“想当然”“假表态”,做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解决不到底不放手,脚踏实地把真实情况摸准,把有效对策提实,把先进经验亮出来,谨防成效落差,让调研成果真正落地见效。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当巧制调查研究“Excel”图表,强化搜索能力、明确责任清单、规划行动路径,让问题不遗漏、让担当不留白、让行动不偏航,真正解锁新时代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强化“数据收集”捕捉全方位,精制详实的“信息图表”。发现问题是前提。不去发现问题、触碰问题、承认问题,就会坠入“自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的窠臼,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着问题搞调查、带着思考做研究,特别是在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多听人民群众的“牢骚话”,多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争取在现场把问题调查仔细、研究清楚,掌握“热气腾腾”的第一手资料。要敢于较真碰硬,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多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真走、真听、真言、真究,才能真正看清问题的本来面貌,对问题有具体的、全面的、清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