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四下基层学习心得汇编(18篇)
1. @党员干部 谨防四下基层变成“似”下基层 3
2. “四下基层”:务求与“实”俱进 8
3. “四下基层”当“心到”“身到”“行到” 11
4. “四下基层”当尽心竭力 14
5. “四下基层”需“远”“近”结合 17
6. “四下基层”要始终站在群众这一面 21
7. “四下基层”要一“下”到底破万难 25
8. “四下基层”应“心”系基层“头”入基层 28
9. 从“四下基层”中精准识“变” 31
10. 读懂“四下基层”蕴意 做群众的“贴心人” 34
11. 读懂“四下基层”中的“初心为何” 38
12. 巧配“四下基层”的“四剂良方” 41
13. 四下基层:不先“下沉”何以“沉下” 45
14. 四下基层:跨越35载岁月 读懂“何以基层” 49
15. 四下基层:以“三学”之态 成“三维”之度 53
16. 下基层要对基层“胃口” 56
17. 用“四下基层”的每一“下”为主题教育加把劲 59
18. 在践行“四下基层”中答好“为民卷” 63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扎扎实实把“四下基层”这个重要抓手做深做实做到位,使“四下基层”成为助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的“催化剂”,谨防“四下基层”走样变形为似“雨过地皮湿”浮于表面、似“一阵风掠过”点到为止、似“断尾巴蜻蜓”有头无尾、似“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的“似下基层”。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既要“声入人心”又要“深入人心”,谨防似“雨过地皮湿”浮于表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唱响“基层大地”,就不能似“毛毛雨”“过云雨”“太阳雨”般“雨过地皮湿”,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一股脑、一窝蜂涌到基层照本宣科、自说自话、应付交差,而应下好能解基层之渴的“及时雨”和“透心雨”,达到“滴灌入心”的效果。要在宣传形式上下功夫,做到“声入人心”,把“讲台”搬到“家门口”“开班讲学”“送课上门”,突出大众化宣讲、通俗化阐释,练好“说学逗唱”基本功,把政策话语、文件话语、政治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大众语言、生活语言,用白话、俗话、土话把大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达到拢得来、坐得住、听得懂、传得开的效果,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在宣传内容上下功夫,做到“深入人心”,上连“天线”、读懂“天线”,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卷起裤腿到田头、嘘寒问暖坐炕头、围炉夜话在桌头捕捉群众关心的“热点”内容,结合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基层工作实际,把“天线”信号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声音”。
调查研究下基层既要“向深扎根”又要“回看督查”,谨防似“一阵风掠过”点到为止。搞“一阵风”式的短期活动,不仅不能收获实实在在的成果,甚至有可能给“风”过之处带来负担。调查研究下基层不能点到为止、浅尝辄止,而是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调查到研究步步深入,向“更深处”扎根。要花功夫“蹲点”“深挖”,脚步向下、脚底沾泥,当好“土专家”“田秀才”,脱下西装革履,换上便服便装,深入犄角旮旯,多去“家门口”转转,多坐“热板凳”唠唠,多钻“矛盾窝”瞅瞅,从“只言片语”中深挖“急难愁盼”,从“欲言又止”中深挖“言外之意”。对于调研发现的问题,绝不能一放了之,要把“问题账本”以及“冒热气”“滴露珠”的第一手资料“摆在议事桌上”纳入攻坚范畴,下足“抽丝剥茧”功夫,结合基层“家底”认真研究、综合分析、刨根问底、反复论证,让“群众呼声”成为“政策哨声”。调查研究结束以后,不能“拍拍屁股”一走了之,还需要经常“回头看”,持续关注、持续跟进、持续用力,通过清单化推进、经常性回看、阶段化督查等方式,防止已经解决的问题“死灰复燃”,避免出现“风头过后回到原样”的情况。
信访接待下基层既要“下访出诊”又要“回访问效”,谨防似“断尾巴蜻蜓”有头无尾。写好“信访接待下基层”这篇大文章,要有头有尾,“下访”和“回访”同向用力,把问题症结化解在“家门口”、把矛盾纠纷消弭在萌芽状态。要写好“下沉出诊”前半篇文章,带着枝叶关情和真情实感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变“坐诊”为“出诊”,变“上访”为“下访”,把“门诊窗口”从“信访接待室”搬到“家门口”,切实做到“话”有人听、“事”有人管、“难”有人解,精准把脉、开方、用药治心病、解心结,使心病心结能够在源头及时得到“诊治”。要写好“回访问效”后半篇文章,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说的事当家事,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定期通过短信回访、电话回访、入户回访等方式进行跟踪问效,重点了解信访问题是否处理到位、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问题有无反弹,及时告知答复、办理、反馈情况,对群众提出异议的再次进行调查核实,对问题已调查清楚、处理合理但群众仍表示不满意的耐心细致解释,主动征求群众对信访接待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大事小情“念念不忘”,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信访接待下基层有“回响”。
现场办公下基层既要“有备而去”又要“躬身入局”,谨防似“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下基层现场办公不能装样子、摆架子、走场子摆拍作秀,也不能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而是要做足功课、有备而去,躬身入局,着力推动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排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要下功夫做足准备,学深吃透党的方针政策,知其言更知其义,做到“张口就是行家”,提前摸排基层情况,最大限度摸清“家底”,用走遍“千村万寨”的铁脚板收集“千家万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急难愁盼”中找准方针政策与基层工作的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要把“办公桌”搬到企业车间、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敢钻“矛盾窝”接“烫手山芋”,走出“文山会海”俯下身子到基层一线办实事,变“公文转着办”为“就地马上办”,打破“二传手”“中转站”隐性环节,实现服务窗口前移,面对面与群众“敞开心扉”话家常、“开诚布公”聊心事,为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顽瘴痼疾”开对“药方子”、抓好“药引子”,化解基层难题。
近日,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党员干部要传承践行好“四下基层”,实打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奋力书写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满意答卷”。
思想上扎实,树牢“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宗旨意识。“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创举,关键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当下少数党员干部为追求政绩出彩搞“面子工程”,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贻误工作、劳民伤财,更是损害干群关系,究其原因还是思想的“总开关”出了问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根基,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将“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行动上踏实,挺膺“躬身一线、精益求精”的责任担当。“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植根为“民”,是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生动示范。调查研究切忌浅尝辄止,不能一头雾水就扎下去,要尽可能地把准备工作做得全一点、细一点、实一点,深入基层、多种形式地听取群众和企业的真实心声,才能快速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所在,从而逐案研究破解办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跑遍、跑深、跑透基层现场,多到矛盾纠纷多、群众呼声高的现场去发现问题、联系群众,并学会举一反三,力求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切实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并持续推进政策、资源、服务等向基层下移,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作风上务实,发扬“吃苦耐劳、久久为功”的斗争精神。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强调,要与民相知心,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历史和实践也反复证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依靠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幸福。身为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锤炼实干作风,坚决杜绝“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不良风气,做到信念不移、道路不偏、身子不歪,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拼”的意识、“抢”的心态、“实”的作风。要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责任感干事创业,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