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汇编(202405)(9篇)
目录
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 2
2. 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23
3. 着力培养“自觉的纪律” 30
4. 以“人工智能+”行动着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36
5. 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制度保证 42
6.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51
7. 大力培育党员干部廉洁家风 60
8. 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65
9.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75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提出并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本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专访xx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xx。
访谈人: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集中体现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您能否谈谈如何全面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
xx: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史、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结晶与思想引领。我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首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当今时代更为凸显的文化意义、更为强劲的文化呼声进行了敏锐而深刻的把握、自觉而有力的回应。基于对当今时代文化意义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称为民族的“精神基因”“魂魄”和“独特标识”,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软实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实力。文化建设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新时代以来文化建设在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居于战略之位、关键之笔,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都是在回答实践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引领实践发展中凝结成的时代的思想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组织集体学习、召开专门会议、主持专题座谈、制定改革方案、推动重大工程、实地调研考察,对思想理论、精神文明、文学艺术、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领域各重要方面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部署、关心指导、广泛动员。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论述之密集、丰富,前所未有。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形成的新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内容。
第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观察时代之变、怀着深厚的文化情怀思考文化之题。深刻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方位、战略意义、本质特征、使命任务、发展道路、价值中轴、方针原则、政治保证等问题,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创造性回答当今时代文化之问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并有力引领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
第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行动指南。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奋进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坚持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必由之路,也是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由之路。再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高扬的文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展现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所需始终葆有、发扬的文化精神。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着力的关键任务。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七个着力”,这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重点。
访谈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首次明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文化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您认为其中有哪些必须高度关注的战略支点或者说关键要素?
xx: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在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态、文化形象建设诸方面共同着力,推动其整体性发展。
文化精神彰显着一种文化体系的风骨、气韵、胸怀、眼界。在当代中国,强化文化精神的建设,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包括人民本位、刚健自强、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等在内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文化发展中无处不在的“普照的光”。
文化能力,是一个国家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素质。在当代中国,推进文化能力建设,必须深化国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依据,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为中心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心态既是社会发展现实在社会心理层面的呈现,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一定拥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心态。在当代中国,推进文化心态建设,就是要让我们的社会在文化上更多些自尊自信、悦人悦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更加从容地对待我们的历史文化,更加自觉地礼敬我们的民族英雄,更加大胆地吸纳外域的优长,更加主动地担当今人的文化责任。
文化形象,是人们对于一国文化所形成的认知,是感知和评判一国文化强弱的重要维度。在当代中国,加强国家文化形象建设,要求我们更好地推进国内的文化改革发展,准确把握文化传播的规律,有效提升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更好展现中华文化的实力和魅力。
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建设始终是无法割裂的,是一个深层交融的有机整体。四者是文化强国建设的不同方面,但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我们也都可看到其他三者的存在、跃动与互摄。唯其共强,才能有力构架起文化强国的巍然屹世;而又唯其共生,才能实现其共强。这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此诸方面建设的整体性。其一,要始终坚持既“观全局”又“谋重域”,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整体视野中观察思考、扎实推进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等各方面的建设,建强文化强国的各战略支点。其二,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建设每一方面的推进,都要强化整体思维、关联思维,关注并协同推进其他相应方面的建设。其三,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建设,要融入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实现共融、共生、共强。如在文化作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播创新、文化贸易推进等等之中,便都同时存在着文化精神的弘扬、文化能力的提升、文化心态的涵养、文化形象的塑造与展示问题。换言之,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内含着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元素,都内含着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建设的任务,都要增强观念与行动的自觉。这种观念与行动自觉的增强,也便是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整体性建设得以有效推进的根本性依托。其四,要始终扣紧创新创造这个主线。从文化强国建设的角度而言,如果说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建设中有一条贯穿其间的最鲜明、最根本的主线的话,那就是创新创造。这是因为,创新创造是文化的本质所在,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有创新创造的文化精神、文化能力,也要有创新创造的文化心态、文化形象。对于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创新创造是我们文化图强之路上的第一动力,既是我们必须始终高扬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必须持续不懈、永不停顿地着力提升的文化能力,也是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厚植的文化心态,是我们所应鲜亮展示的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