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清提拔逻辑,注定是无效努力
昨天,我答了一道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在职场中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提拔的却是别人?
对于这位题主,我相信他的工作态度绝对端正,为人也肯定朴实。
就一个这么踏踏实实的人,为什么领导没有提拔他,而是提拔了别人?
他一直想不通,然后就灰心了,于是眼里也没有了上进的光。
在我看来,这位题主之所以疑惑,是因为他没有深入地思考提拔的逻辑,以致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根据我的经验,搞不清提拔逻辑的人不仅仅是刚入机关单位的年轻人,甚至还包括一些工作几年的干部。
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捋一捋干部提拔的逻辑,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提拔不是关于事,而是在于人
提拔不是考试,只要你答题答对了,就能得分通关。
提拔是关于人的,提拔干部的每一个环节如酝酿沟通、讨论人选、谈话推荐、会议推荐、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公示,统统都是人在做。
而人,注定是主观感受大于客观判断。
这就要求,你干了什么工作,得到什么成效,一定要让你的分管领导、一把手知道。
如果你整天埋头苦干,业务都是你做的,材料也是你写的,但是领导不知道,那别人怎么知道你付出了多少呢?
所以,工作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在于你让领导知道你做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努力。
二、提拔是对一个人的多维度综合考虑,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维度。
有的人,觉得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领导看在情分上也应该提拔我。
但现实是,领导最终还是没有提拔他。
原因有很多:
可能是他的业务指标没达标,或者他的业务工作没什么亮点;
可能是他为人不够灵活,待人处事方面比较死板;
可能是他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的不好,跟同事积怨较深;
可能是他精力不太好,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
可能是他的工作经验,跟空缺岗位的专业要求不匹配;
……
总而言之,在研究干部提拔的时候,是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考量,并不是仅仅看一个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