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
在陇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陇南市代市长 刘永革(2021年12月14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本届政府工作回顾2016年11月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圆满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4万户,易地扶贫搬迁6.2万人,贫困乡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户施策发展脱贫致富产业,农村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0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1],比2016年增加160亿元,年均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7.6亿元,保持了稳定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791元、8376元,年均增长6.9%、9.3%。农业增加值达到88亿元,年均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由22︰21︰57调整到18︰24︰58。——硬件基础不断夯实。陇南机场建成通航,8条航线通达北上广深等13座重点城市[2]。兰渝铁路建成并开通复兴号动车组,天水至陇南铁路试验段开工建设。两徽、渭武高速建成通车,武九高速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73公里,居全省第三,“铁公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建设堤防工程307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50处。工业互联网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全面完成,重点区域5G网络实现全覆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双修”[3]和绿化亮化成效明显,打造白龙江风情线,实施滨江湿地公园等重点市政工程,东江新区基本建成,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6.7平方公里,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9公顷。9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成投用。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17.7万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6.2%。——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指数、地表水监测达标率稳居全省前列。积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5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78%,高于全国19.7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国有林场、供销社等重点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增市场主体5.5万户。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家战略经济带城市的积极对接,深化与毗邻地区和重点城市的交流合作,引进天士力集团、正威国际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落地陇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9县区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高考普通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翻了一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市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甲医院,成县、西和县人民医院创建为三乙医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农家书屋、乡村舞台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城市和农村一二类低保标准每年以8%的幅度增长,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民生领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办成了群众期盼、社会关注的省列民生实事50件、市列民生实事48件。374件人大代表建议、950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答复。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得到成功应对和有效处置,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国务院“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