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庆:构建精准警务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
构建精准警务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舒庆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河南省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乡村社会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一村(格)一警”战略,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公安机关落地生根。
“一村(格)一警”战略是河南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枫桥经验”探索形成的符合河南实际的社区警务模式。经过5年发展,已形成统筹城乡社会治安,以“脚板+科技”为基础,以“三体系一平台”为骨架,以全面融入全省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及警务机制大变革为牵引的现代警务运行体系,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发现力、处置力、防控力、战斗力、打击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全省公安机关要做到“三个着力”,强力推进“一村(格)一警”战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
着力强化社会治理大平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推进“一村(格)一警”战略,必须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平台,有力支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强化社会治理能力,以村格的小平安,汇聚巩固全省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是以“两任”模式为抓手强化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功能。落实河南省委组织部、公安厅、民政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通知》,大力推动党员社区民警兼任村(居)委党支部副书记、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村(居)委副主任,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对于软弱涣散、干群矛盾突出的“村两委”,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进行调整加强,对涉嫌违法犯罪甚至被黑恶势力把持的,及时报告,待依法铲除后,协助上级党委尽快建立强有力的基层组织。
二是以“两抓”任务为重点着力打造警民良性互动平安共同体。抓群防群治,动员各类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巡逻守护、邻里守望、救助帮扶、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依托已经建立的5.35万个治保会组织、9171个专职巡逻队、3.24万个义务巡逻队,推动传统的“自上而下”线型治理模式向新型的多方参与的网状治理模式转变。抓常态化走访,当好治安防范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情报信息采集员、法律政策宣传员、警务下沉联络员、便民利民服务员,最大限度服务群众、赢得民心、汇集民力。
三是以“两调”机制为基础推动建立矛盾化解联动平台。省公安厅、司法厅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一村(格)一警”和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将“一村(格)一警”与一村一法律工作者两个主体协同发力,重点调解涉法涉诉矛盾;依托各村、社区已经形成的矛盾化解平台,形成警民联调机制。警务室民警结合“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应用等工作,全面滚动排查、调处化解村(格)内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对化解不了的矛盾,坚持“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先由“警法联调”“警民联调”等平台化解,对仍难以解决的,交由乡镇和县有关部门处理,通过层级化解,打造开放多元、联动融合的矛盾化解新格局。
着力带动警务机制大变革,推动公安工作提质增效
公安工作支撑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一村(格)一警”是公安工作最基础的防线,派出所是最前沿的阵地,必须把“一村(格)一警”战略置于公安工作全局去谋划,以实战化、精准化为方向,推动公安工作加快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向精准转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一是加快向主动警务转变。以“一村(格)一警”为情报工作最基础支点,布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情报网络,社区民警全面搜集本地情报信息,向上支撑省、市、县三层情报收集研判机制,直通省级公安机关大情报和大数据平台,大量的一手情报、数据使上级情报研判越来越精准、决策依据越来越扎实,做到见微知著,有效防止情报收集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二是加快向实战警务转变。警务室接收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