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秘书讲话系列91(16篇)原江苏省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夏春胜公开讲话文章汇编
江苏林业局局长 夏春胜
(2017年3月3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生机勃发的初春时节,我们迎来了2017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江苏省林业局、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向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国家林业局以及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2014年起,国家林业局就组织各省(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活动,倡导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为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三角洲,贸易环境好,口岸众多,是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开放程度较高、发展活力较强的省份之一。尽管缺少高山茂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相比其他省份较为贫乏,但我省丰富的湿地资源为我们赢得了数量丰富、种类繁多的迁徙候鸟资源。全省天然分布的野生动物有604种,珍稀濒危植物20种。同时,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贸易环境使我省成为野生动植物产业大省。
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一是建立了法律保护体系,出台了《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二是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的野外保护体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相继划定了22处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68处森林公园和61处湿地公园,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三是开展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对麋鹿、银缕梅、秤锤树等物种进行种群保护、原生境改造恢复与拯救繁育,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19处、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8个、省级38个,随时监测异常,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四是大力宣传,着力提高公众意识,依托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开展了“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系列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长期布设濒危野生动植物出入境物品宣传展柜,以实物展示的方式对国内外公众进行宣传;五是开展专项行动,打击违法犯罪,在濒管办上海办事处的组织协调下,每年召开CITES履约执法工作协调小组联席会,并根据合作备忘录精神,妥善处置罚没、收缴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2016年开展了“盘羊二号行动”,查办案件68起,部署开展保护候鸟“清网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
今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主题非常鲜明,“聆听青年人的声音”旨在唤起广大青年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国家局选择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举办本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活动,就是因为这里有一群朝气蓬勃、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年轻人。我省一直很重视青年保护意识的培养,在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自然保护课程,希望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植根于年轻一代的心中,并通过他们把生态文明意识向家庭传播、向全社会辐射,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我们将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江苏精神凝聚共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共同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夏春胜在2013年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夏 春 胜
(2013年1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与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客观总结十年绿色江苏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科学分析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部署2013年林业工作。刚才,大家观看了《绿色江苏十年回眸》短片,会议通报了全省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情况,表彰了全省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2012年植树造林先进县,进行了颁奖,5个发言单位的工作亮点突出、值得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绿色江苏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十年回顾
正如会议一开始短片所反映,绿色江苏建设十年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实施了江河湖海防护林、丘陵岗地植被恢复、绿色通道、村庄绿化、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等一批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以丘陵山区公益林为主体,江河湖海防护林为骨架,农田、水系、道路林网为脉络,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为嵌点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并逐步完善,大大改观了我省缺林少绿的生态面貌,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省植树造林面积超过此前35年的总和,森林面积从2002年的1188万亩增加到2723万亩以上,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达526万亩,林木覆盖率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2012年达21.6%。全省活立木总蓄积由4073万立方米增加到87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碳汇由7454万吨增加到15484万吨。全省恢复湿地17.1万亩,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达756万亩。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27处,新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4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4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7处,省级湿地公园23处。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十年来,我们牢记兴林富民使命,大力实施了杨树等板纸一体化、茶果等特色林产品综合利用、林木种苗花卉、竹业、森林旅游等一批重点产业工程,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效益逐年提升。林业产业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木材、纸张、经济林果等丰富的可再生物质产品,而且成为部分县域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全省林业产值达3099亿元,比2002年增长10.3倍,在全国位次从第9位跃入前5位。其中,杨树等林板纸一体化产业、种苗花卉产业、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和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产业产值分别比2002年增长13.3倍、8.4倍、7.9倍和23.1倍。杨树工业原料林新增794.8万亩,年产原木近700万方。全省人造板产量4053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二;木、竹地板产量2.4亿平方米,居全国第一;杨树总蓄积量7265万立方米,生产量居全国第一;干鲜果品等特色经济林产品产量达342.6万吨。全省以占全国0.7%的林地创造了占全国7%的林业产值。
三是林业生态文化蓬勃发展,社会生态意识明显提高。十年来,我们广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积极传播林业生态文化,大力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组织各类生态创建,社会对林业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林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肯定,保护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的意识逐步增强,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和保护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十年来,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南京)绿化博览会、中国杨树节、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等一批影响较大的全国或国际性节会,建设了中国(南京)绿化博览园、杨树博物馆、中国竹文化馆等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无锡、扬州、徐州先后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南京创森已通过专家验收。南京市、苏州市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市称号,南京市、宿迁市和东海县政府被全绿委表彰为30年来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省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24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34个、全国生态文化村6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3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1个,有12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达62个、自然保护区达34处。
四是系统自身建设得到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十年来,我们立足提高发展能力,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建设,系统机构队伍体系整体得到增强,行政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为林业事业发展奠定了更好基础。省林业局在2009年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增强了职能,增设了处室,增加了编制。13个市陆续增挂了市林业局的牌子,林业工作在内部职能、部门设置和人员调整中得到加强。9个市相继挂牌成立了湿地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市、15个县挂牌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机构。全省林业行政执法队伍达1370余人,森林公安机构达31个。
总结绿色江苏建设十年成效,以下三点经验弥足珍贵。
一是只有因地制宜地实施林业改革,才能释放林业快速发展生生不息的活力。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在苏北平原农区发端的林权制度改革,经省政府因势利导迅速在全省推开,有效调动了林业投资者、生产者、管理者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林业生产力。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对商品林,以林业生产经营者利益为导向,放宽采伐管理政策,扶持了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快速发展和农村繁荣稳定;对公益林,按社会公益事业分级进行建设保护,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补偿标准,目前省级补偿标准已从5元每亩逐年提高到25元每亩;部分市县地方财政也相继建立了本级财政补偿制度,其中,苏州市根据自身实际,对省级以上公益林按每亩125元进行补偿。在国家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际,我省根据自身实际,以均股均利为主要方式,提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进一步放活了林地林木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保障了收益权,激发了农民造林护林营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加大林业支持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了林权抵押贷款等林业投融资政策,建立了造林、良种、森林抚育等补贴制度,实行了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国有林场用油等补助政策,降低了育林基金征收标准、调整了征收范围和返还比例,进行了部分国有林场危旧房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加大了贫困林场扶贫力度。这些改革措施,优化了林业发展政策环境,释放了林业发展活力,促进了林业快速发展。
二是只有与时俱进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挖掘林业内在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紧密结合绿色江苏建设的各阶段需求,大力实施林业三项(新)工程,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提高林业科技水平。重点研究推广了林木良种选育、困难立地造林、森林防火、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十年来,全省选育并审(认)定林木良种101个,重点造林工程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造林绿化水平、质量和综合效益显著提高。72杨、69杨、95杨、895杨等一批杨树新品种成功推广,推动了苏北杨树主产区成片造林面积迅猛增长,为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杨树板材加工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技术研究的突破,提高了杨树成材前生长期内林地综合生产力,缩短了经营者投入回报周期,拓宽了投入回报的方式。林木种苗快繁、特困地造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丘陵山区植被恢复、农林复合经营和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控等林业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创新和重点攻关,有力地推进了全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三是只有坚持不懈强化资源保护,才能巩固绿色江苏建设来之不易的成果。坚持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和分类分级许可制度,保证了快速增长的森林资源实现有序更新,保持了林木覆盖率的持续增长。编制并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坚持严格审批(核)征收占用林地的各类建设项目,控制了林地资源的非法流失,保住了林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不断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扑火能力建设,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和火情处置,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面积连年下降,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坚持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疫情防控,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得力,未造成重大灾害。坚持推进林业地方立法,《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江苏省种子条例》等法规陆续出台实施,为资源保护有法可依奠定了法制基础。长期以来,我们不断强化林业执法,相继开展了“破案攻坚战”、“绿盾行动”、“春季攻势”、“亮剑行动”、“候鸟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打击了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行为,有效保护了绿色江苏建设成果。
总结绿色江苏建设十年历程,以下三点做法应该继续坚持。
一是高举旗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发出了建设绿色江苏的号召,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召开江苏林业史上规格最高的林业工作会议,吹响绿色江苏建设“集结号”。这项全社会拥护的决定就是林业工作的鲜明“旗帜”,指引着全省林业发展的方向,凝聚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力量,鼓舞了全省林业系统的士气。新时期,我们要坚持绿色江苏建设方向不动摇,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不放松。
二是科学规划。2004年,省政府邀请中国林科院和省内科研院所近百位专家,立足江苏实际,展开深入调研,进行反复论证,编制实施了《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之后,我们相继编制各类防护林建设、村庄绿化、杨树和种苗产业发展、森林防火等系列专项规划。这些符合江苏实际的规划就是一张张“蓝图”,明确了林业发展的各项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规范了绿色江苏的布局安排和建设进程。
三是严格考核。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把“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纳入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并将“绿色江苏”列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载体。“十二五”期间,又将“林木覆盖率达23%”纳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指标就是有力“抓手”,提高了各地党委政府重视林业的程度,督促了加快林业发展的进度,形成了千方百计抓林业的热度。
同志们,十年绿色江苏建设成绩斐然,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这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的结果,这是全省务林人凝心聚力、辛勤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绿委和省林业局,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绿色江苏建设的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全省林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质量仍然不高。就森林资源总量而言,我省森林面积列全国第26位,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远远低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当前,造林绿化主战场已转入边缘隙地及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森林资源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以单位面积蓄积量、树种多样性和结构稳定性等质量指标评判,离建设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目标尚有距离。二是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耕地保护政策的趋紧,林业比较效益的降低,都对林地林木资源保护造成巨大压力。开发建设致使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严重的现象仍然不少。林业有害生物跨区域传播的风险越来越高,防控形势愈来愈复杂严峻。湿地资源仍面临围垦、过度利用等各种威胁,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的不利趋势短期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仍待提升。我省虽是林业产业大省,但尚不能称为产业强省。林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仍然不强,产品多为初加工层次或处于产业链低端,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精品名品不多,附加值不高。四是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由于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顺,隶属关系复杂,单位性质及人员编制混杂,加上保障投入长期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及技术人才普遍缺乏,林场发展后劲不足。林场职工待遇不平衡性较大,特别是事转企后的老职工待遇普遍偏低、矛盾较多。上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