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的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协同,平战结合原则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持续完善三台县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不断优化调整县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各类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健全完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继续推动全县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落实落地,已成立452个公共卫生委员会,基本形成“科学、完善、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
(二)疾控体系不断强化。县级疾控机构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平台”加强疫情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全县乡镇卫生院均建立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建有35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机构,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动态监测,同时落实有专人负责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等信息报告,确保事件早发现、早控制、早报告、早处置,
(三)医防体系不断健全。全面整合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综合性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支点做优县级医疗卫生中心,以4个中心卫生院为圆点做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以33个建制乡镇驻地卫生院为基础做强建制乡镇卫生院,累计培育引进技术人才59名,强化服务能力。开展医务人员“乡聘村用”,夯实乡村网底,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公卫医师临床培训,探索建立退休医务人员人才储备库,完善应急动员机制。建有法治宣传示范阵地持续强化卫生应急法治保障。
(四)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全县共备救护车73辆(城区15辆,镇乡48辆,民营备用10辆),其中已安装北斗系统救护车58辆(院前急救专用车),已形成以县紧急救援指挥分中心为中枢,4家县级医院机构为骨干,33家镇乡卫生院为网底,部份民营医疗机构及其他性质医疗机构为补充、覆盖全县、镇乡二级急救网络体系,2022年120紧急呼救共受理43960次,有效受理13668次,救治患者12478人,出动车辆12976台次,出动急救人员38928余人次。开展传染病防治、食源性疾病防治、疫情防控等卫生应急培训演练10余次,线上线下累计参训1万余人次,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力量储备到位。组建综合性紧急医学救援队、卫生防疫队、心理援助队等专业应急队伍共5支105人,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储备重点救治药品、医疗防护物资、卫生消杀产品等52种类、26192件应急物资,为全县在应对重大疫情时及时、高效提供物资保障。
二、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薄弱环节
(一)应急机制有待完善。一是部门间协作联动机制有待健全。当前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卫生应急资源未能共享,部门间责权关系尚不清晰,跨部门跨区域配合不顺畅,难以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综合高效处理要求。二是“哨点”监测机制还需优化。本次疫情也暴露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机制、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短板,区域信息化建设滞后,个人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不互通,县域医共体与所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权责关系不够明确,增加传染病防控研判“失聪”的风险,无法为应急决策提供充分有力的支撑。三是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常规卫生应急年度知识技能培训、演练和宣传,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等均需足额资金保障,常规卫生应急处置经费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二)基层网底不够扎实。一是专业力量亟待加强。基层疾控机构承担着应急处置的工作职能,需要能够在基层实施公共卫生措施的应急技术人员,特别是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疾控中心人员因待遇、编制等原因,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处于人才断代断层的边缘,实际能力与工作要求不匹配。二是公共卫生网底薄弱。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运行困难,业务用房紧张且明显老化,设施设备陈旧,历史负债沉重现象,部分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面积不足,设置不规范,存在医院感染隐患。三是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基层日常执行传染病防治的除公卫医生外,还有派出所民警、学校老师和村、社区工作人员,这些都是兼职,本职工作负担较重,应急能力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事件处置时协调联动能力不强,履行职责能力难以达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