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关于运用“三会一课”制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认识与思考

|   
“稿子铺”稿子铺关于运用“三会一课”制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认识与思考“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内组织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组织对党员实施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好“三会一课”,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形式。只有坚持开展好“三会一课”基本制度,加强党员教育、保障党员权利、提高党性修养,才能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一、基层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现状“三会一课”制度是指根据党章规定,定期组织召开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以及支部党员大会,按时上好党课。但基层某些党支部在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一)组织生活不够规范,固定程序“打折扣”。“三会一课”制度是一项神圣、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落实程序必须郑重其事,不能随意化、形式化。由于XX日常业务复杂繁重,临时任务和工作时有发生,造成支部对“三会一课”准备不足,事前没计划、没方案,日期不固定,主题不明确,党员准备不充分,还有的党员因事不能参加活动,临时口头报告,不提前履行书面请假手续。(二)活动不纯粹,党建业务“两张皮”。有些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支部书记讲完党建忍不住讲业务,导致党建与业务“混为一谈”。有时把“三会一课”开成工作例会会、任务布置会、活动动员会;有时甚至本末倒置,业务成了“主角”,党建变成“陪衬”,存在学用“两张皮”的现象。(三)学习形式和载体单一,学习教育“浅表化”。各基层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较多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进行,基本上就是学学文件,在创新教育手段和丰富活动载体上形式单一,一定程度存在应付过关的思想。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总结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高度不够,思想上有“缺陷”。各基层党支部对“三会一课”的认识淡化,片面认为只要业务工作上去了,队伍不出问题,“三会一课”可有可无,导致“三会一课”的开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轻党建重业务的思想。二是结合实际不紧,水平上有“短板”。片面性地抓党建工作是基层党支部的常见问题,有些党务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不擅于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没有很好地贴近实战,贴近群众。很多党务工作者都是“兼职”,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三是创新意识不强,落实上有“折扣”。少数基层党务工作者,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意识,不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导致“三会一课”形式单一,缺乏应有的吸引力,难以有效调动和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动效果大打折扣。三、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刚性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2017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强调:“基层党组织要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把‘两学一做’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长期坚持、形成常态。”这进一步明确了“三会一课”作为党员教育载体具有先天的“常态化制度化”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严格落实。我们党有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她们是党的肌体和细胞,而“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主体是基层党组织,参与主体是党员,这就实现了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全覆盖。只有加强和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才能使每个支部都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四、基层党组织抓好“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的思考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常规动作,必须全面规范、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抓牢教育,强化责任。“求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