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成都高新区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   
成都高新区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9-07-16 2018年,成都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奋力推进“四个转型”,全力打造“六个先行区”,推动全区发展加快转向高质量轨道,全区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7.8亿元,增长9.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12.3亿元;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实现3378.2亿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首次跃居全国综保区第一,获批新设成都高新西园综保区。 一、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能级提升。京东方6代AMOLED项目正式投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年共签约招引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约1100亿元,123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000.5亿元,同比增长20.41%。生物产业提质提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正式启动,引进法国赛诺菲设立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实现四川生物医药领域世界500强直接投资“零”的突破。全年生物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升至第6位。新经济发展活力涌现。锚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集聚区,编制形成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围绕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全年共引进新经济项目30个。航空经济蹄疾步稳。坚持片区开发,以未来产业园、天府奥体城等5个产业社区为抓手,做实产业功能区。推动89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固定投资超100亿元。加快绛溪四线、三岔一线、机场南线综合管廊等近30公里机场能源供给通道建设,全力保障机场建设。 二、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构建产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业界共治模式,成立了生物医药、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培育出新潮传媒、医联、壹玖壹玖等3家独角兽企业。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创新生态链建设,与高校和央企省企签订合作协议34项,成立中西部首个新药临床研发省级GCP联盟,获批西南首个“芯火”双创基地,与四川大学共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加强专业技术平台建设。与中国联通共同打造联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基地。新认定公共技术平台14家,累计认定达92家。新增政府孵化载体71万平方米,孵化载体总面积达到430万平方米。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引进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人才4000余名。制定实施《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依托盈创动力打造投融资服务平台,累计提供债权融资超过481亿元、股权融资超过76亿元,3家企业实现上市。 三、城市功能优化提升 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完成天府奥体城和绛溪河公园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高标准编制瞪羚谷公园社区、应龙湾天府公园社区、骑龙湾公园社区规划,完成骑龙科普公园、西区体育公园等4个示范公园方案的全球征集,西区交通组织优化、高新骑龙—双流西航港等片区提升规划。完成6个站点TOD城市设计,在全市率先启动陆肖站示范站点建设。高效率推进城市建设。大力构建五级绿化体系,建成绿道70公里,有序推进清水河公园等近130万平米公园建设。国际生物城22.5万平方米孵化园一期建成投用,公立小学、幼儿园、社区综合体主体完工。高质量抓好城市管理。大力推进“三治一增”,清理东区河道面积约250万平方米,18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加快建设,15座建成投运。整治完成“两拆一增”点位172处,拆除违法筑物约3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市容秩序执法,开展市容秩序集中和专项整治163次。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产业引进、培育、服务三大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土地、资金三大要素资源配置方式。全国首推“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获中央改革办、新闻联播推广至全国;成都高新技术服务超市模式获省委改革办推广至全省;创新设立重大改革创新、重大攻坚克难项目考评。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依托空港新城国家级航空枢纽和铁路枢纽的优势,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获批全国第二个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审核便利化试点。全力改善和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