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
|
滨州市“十四五”规划调研报告
2020-09-18
“十三五”规划实施成效和经验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实现了规划目标的稳步推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新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就业方面
2016年—2020年6月底,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33万人,就业转失业人员再就业7.509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084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1.92%左右,在省3.6%控制目标范围内,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高于全市87%的目标。失业参保人数从2016年的394960人上升到2020年6月的426746人,实现了逐年增长。
1、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一是强化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全面贯彻各级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等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人才、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的统筹协调。市政府印发了《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通知》,在省文件基础上出台15条硬核措施,积极应对疫情。还印发了《关于分解细化省政府“六稳”工作任务的通知》、《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鲁政发〔2017〕27号文件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对做好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安排就业补助资金、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6年-2020年6月累计安排就业补助资金22802.72万元,保障了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梳理汇总各项稳就业政策,开展了“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创意秀”、就业经办业务学习培训班、“就业政策走基层”、“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月”等就业创业宣传活动,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就业政策,营造了浓厚的就业创业舆论氛围。
2、充分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一是加大创业扶持。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租赁补贴等。2016年-2020年6月,全市共为7669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475万元、为2412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154.6万元、为1135户创业者发放创业场所租赁补贴567.5万元。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全市创建省级创业示范平台4家、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4个、市级创业型街道(乡镇)5个,博兴县被评为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省级四型就业社区42家、市级10家。其中2016年有2个创业型街道(乡镇)、12个四型社区被省8部门联合通报表扬,2017年沾化区富国街道富国社区被人社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三是举办服务活动。连续举办5届滨州市创业大赛,累计为113个项目发放奖励资金共438万元,有3名选手获得省级奖项、2名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定期举办创业训练营,营造良好的创业浓厚氛围。2017年10月份滨州市人社局在全国首届就业创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山东省突出贡献奖。
3、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着力开展精准服务。加大“双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对离校未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摸底排查,对辖区内每一名未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至少开展2次电话访问或家庭访问,搭建了点对点、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健全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十三五”期间评选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40家,全市市级以上见习基地累计达到43家;截止2020年6月引导6424名大学生开展就业见习。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引领的支持力度,五年来共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4364人。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五年来累计招用207名“三支一扶”大学生,为基层源源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着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特别是2020年全面实现就业手续“不见面”办理,启用电子报到证、推行网上签约。2016年-2019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