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版赴江苏昆山考察调研报告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版赴江苏昆山考察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在稳定外需的同时努力扩大内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内需战略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并明确将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指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城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 为了学习考察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高对城镇化发展的认识,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2013年1月5日至11日,我们赴江苏省昆山市对城镇化建设进行考察。考察组先后深入昆山市科博中心、蓬莱社区、康居新江南小区、城市森林公园、昆山软件园、花桥国际商务城、周庄高勇村等,通过实地考察、走进农户家中、与园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村干部交流等方式,考察昆山市推动进城镇化的成功经验。 推进城镇化,精神是先导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必然有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昆山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昆山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展现。据昆山市委副书记张雪纯介绍,昆山的发展虽然有区域位置优势的原因,但纵观昆山发展史,今日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昆山人凭借“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核心内涵的“三创精神”,探索出了一条以经济国际化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昆山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昆山也走过了一段曲折、艰难的路,那时,昆山一没政策、二没资金、三没人才、四没技术,发展举步维艰。但昆山人在困难面前没有被吓到,而是“勇”字当头,敢于先行先试,敢想敢干。1984年,昆山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以非凡的胆识自费创办开发区,当时的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在县城东边划了一块4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上海的虹桥立了一块大广告牌:欢迎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创业(实际上1991年才被省政府认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开发区),率先走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就是靠着这样,昆山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商城市的“蝶变”。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昆山人更是敢为人先,打出了国家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构想,成功建立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挖掘出“千年水乡古镇文化”、“中国昆曲”、“大螃蟹文化”,打响了文化品牌,提升了昆山的知名度,也使昆山被更多的投资者所了解。现在,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昆山又提出了“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将全力打造国际现代产业、中国和谐幸福、江南人文宜居“三大名城”,确保在江苏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推进城镇化,特色是关键 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每个地方都要“化”成一样,都搞工业园,而是要立足实情,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要着眼长远,用全局的眼光不断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在特色化发展的路上,昆山做足了文章。 首先做好了吸引台商这篇文章。据昆山市委组织部部长杨军介绍,从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始,短短十几年间,这个今日苏南农业小县,迅速成为当年的中国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现在,台商已经成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留住台商,昆山积极营造引资的社会软环境,实施全过程服务跟踪,包括台商就医、子女教育、企业纠纷调解等,切实消除了台商投资的后顾之忧,使得越来越多的台商在昆山停下了奔波的脚步。同时,为了让广大台商真正将昆山作为“第二故乡”,昆山正在积极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 以不断增强台商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 其次做好了产业分工布局这篇文章。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按照一镇一品的模式,昆山对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分工布局。如位于风景秀丽的阳澄湖畔的巴城镇,因拥有40000亩的水域,所以,这里的农业发展侧重于水产业,水产业又以大闸蟹、青虾的养殖、加工、出口为龙头。工业上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