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汇编(4篇)

|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汇编(4篇)

 

 


 

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途径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2],其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价值

(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应有之义

高等教育的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这就要求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4]。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任务,这些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是为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的,可见意识形态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德技并修的时代新人过程中,辅导员要有强烈的立德树人使命意识,发挥辅导员价值引领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四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再次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是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科学,把党的意识形态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形态的过程,要遵循意识形态工作规律,才能真正有效果。同时,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辅导员不仅需要科学识变,还需要科学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3],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学问,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5],能够运用科学理论回应学生思想困惑,运用正确价值观念引领学生成长,以专业精神服务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三)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都指出,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1]的使命任务。习总书记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这就需要辅导员有意识形态传播能力,比如工作网络平台的开通,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辅导员的故事和形象。还要宣传好青年大学生的形象,如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报国的志向、志愿服务的风采、服务乡村振兴、企业生产一线、技术攻关一线等等,不仅清朗网络空间,让世界通过了解青年学生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欠缺的现实表现

(一)政治素养不全面,“政治三力”有待提升

辅导员尽管都是党员,有一定政治素养。但政治站位还不够高,由于学习不够,对于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理解不到位,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解不深刻。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供给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国之大者”把握还不到位,政治判断力不足。辅导员队伍年轻,阅历不多、历练不够,对有些问题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政治领悟力欠缺,导致舆情研判把握不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对辅导员职业认识不充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辅导员职责中首要的职能,往往因为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忽视了引领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发展大势、时代责任、历史使命、远大抱负,政治执行力就显得不够。

(二)理论素养尚有不足,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亟待加强

辅导员来自不同的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出身的不多,大多数辅导员理论功底较为薄弱。学校一般也会安排辅导员培训,培训中也有理论素养的内容,但理论学习往往是零散的。高职院校没有硕士点博士点,学校内部学历学位提升机会和相应的课程旁听资源也比本科院校少。此外,高职院校辅导员日常管理事务多,工作量大,且难出成果。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同,高职辅导员往往把大量精力放在日常管理上,即把“管牢”学生作为首要任务。辅导员自身也存在把理论武装作为虚的工作、以具体事务代替理论学习的现象。这也就意味着辅导员深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忽视了“管好”学生的必要路径,即进一步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并真正从意识形态上引领学生。由于理论素养不足,辅导员用马克思主义建构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能力基础薄弱、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弱,不能有效利用党的创新理论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辅导员缺乏对错误思潮和一些杂音的批判、抵制的理论说服力,有些辅导员还出现怕管、不敢亮剑的情况。

(三)资源协同整合力存在短板,凝聚意识形态的教育合力发挥不充分

辅导员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学生的情感、恋爱、家庭,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等都需要关心关爱关照,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辅导员需要调动各种资源。但现实情况往往是辅导员手头缺乏资源。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优势体现不出,对学生的服务就很难真正达到效果,也就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比如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很多学校没有形成一定的联席制度,往往是各自摸索,辅导员也很难去调动校内资源。再者,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个重点,但辅导员通常没有企业挂职经历,后续学校也没有要求或提供平台弥补辅导员企业经历和资源缺乏的短板。辅导员往往不参与教学线上的产教融合,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辅导员队伍协同校外资源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学业导师配备不到位的情况下,学生在校期间很多本可以由教学线解决的问题要求辅导员介入。举例来说,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由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自我定位的差异,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常见的,学生会以“不愿意仓促选择工作”“家里不差钱”等理由拒绝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就业。究其根本,是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普遍不正确,不成熟。但由于辅导员的资源协同整合力较弱,且学校未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需要更多资源,更多抓手,仅仅通过学工队伍建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培育难以起到真正导向性的作用。待学生就业问题到临近毕业真正暴露时,辅导员只能通过密集的谈话解决短期就业率问题,而缺乏长远的教育思考。可见,辅导员的资源协同整合力,无论是因为自身弱势,还是学校的重视程度,都很可能导致其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及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参与不充分,无法直接、有效地解决学生各方面问题,直接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的难度和压力。

(四)网络思政创新力弱,意识形态网络阵地传播力不足

辅导员网络教育意识还不强,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快,一些辅导员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也跟不上学生的节奏,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融合的能力就更显不足。具体体现在,辅导员日常工作利用的平台零散单一,且主要集中处理事务性工作,如利用QQ和微信进行信息发布,利用在线文档进行信息统计、汇总等,而在网络日常思政、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团建党建等方面系统性应用不多;在引导学生提升网络文明素养方面,往往以负面清单管理为主,利用网络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回应、主动发声引导的作为不够;不擅长用网络话语体系。这就使得网络阵地的意识形态作用发挥远远不够,达不到网上网下同心圆作用。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