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汇编(21篇)
目录
2.高平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4
3.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2
4.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35
5.莱州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44
6.乐清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54
7.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65
8.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77
9.七台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89
10.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93
11.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05
12.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20
13.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35
14.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46
15.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61
16.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73
17.仪征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88
18.义乌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0
19.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10
20.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23
21.诸暨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50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重大成就,首都北京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的五年,是全市法院始终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正确指导下,全市法院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勇立潮头、争创一流,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首善标准奋力推动全市法院工作取得新的重要发展。
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有力推进平安北京建设
依法严惩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有力促进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达到历史新高。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审结杀人、抢劫、重伤害等案件12259件。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扫黑除恶的重大决策部署,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审结涉黑恶案件213件1034人,“保护伞”案件29件30人,追缴“黑财”16.9亿元,发送司法建议220篇,做到“一案一建议”,有力推动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坚决贯彻党中央反腐败斗争决策部署,完善刑事诉讼与监察程序衔接机制,依法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850件971人。五年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04120件,有力保障各项重大活动安全稳定,助力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到99%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
主动应对社会治安形势新变化,刑事审判打击、预防、保护功能的发挥更加精准有效。针对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多发态势,依法加大打击力度,大力开展追赃减损工作,审结此类案件4865件,为435万名投资人和受害者挽回经济损失431亿元。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养老诈骗问题,深入开展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审结此类案件65件514人,为5900余名老人追回养老钱3200余万元。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2235件、高空抛物案件58件、危险驾驶案件20958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260件,全面保障群众“舌尖上”“头顶上”“道路上”“网络上”的安全。
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等原则和制度,刑事审判理念不断深化。深入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庭审实质化,落实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全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对16名公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真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02件798人,对145名未成年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开展回访帮教2000余次,其中40余人考上大专院校。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首都发展大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自主创新、保护公平竞争的职能作用,知识产权审判取得新的跨越式发展。五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57927件,我市知识产权案件类型最全、新类型案件最多、案件总量居全国前列。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力促进“硬核”科技创新发展。围绕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依法审结涉数字经济案件23608件,年均增长38.1%,全国首例智能产品语音指令案等一批新类型案件的依法审判,在经济科技发展新领域及时确立了行为规范和竞争规则,有效促进和规范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健康发展。破解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难题取得新成效,专利案件审判效率居全球前列,技术类案件平均判赔数额从52万元上升到286万元,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怀柔科学城等7个园区新设了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在3个国家实验室建立了法官工作站,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更加精准有力。
充分发挥商事审判保障产权、稳定预期的职能作用,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我市“两区”建设,制定23项服务保障措施,成立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建设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上线全国首个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被商务部评选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最佳实践案例”,五年审结各类商事纠纷726812件,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50个服务发展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为降低商事主体纠纷解决成本,实施全流程网上办案等35项改革举措,五年来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期限缩短19.6%,首次执行案件用时压缩61.6%,鉴定评估用时压缩88.8%,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北京法院司法程序质量指数居全球第一。为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设立北京破产法庭,集中管辖破产案件,五年来通过破产重整救活企业46家,引入投资1500多亿元,化解债务5500多亿元,为9万余名职工稳住就业。
充分发挥民事审判化解矛盾、维护权益的职能作用,民生司法保障取得扎实成效。正确实施民法典,依法审结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就业、婚姻家庭等民事案件386742件,审结涉农业农村案件19856件,对追索赡养费、医疗费等案件设立绿色通道,统一城乡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历史性消除城乡居民赔偿差异。依法妥善审理涉军案件,有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和国防利益。面对疫情影响,迅速制定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共渡难关,审结因疫情产生的房屋租赁、劳动争议等民事案件7888件,70%以上通过调解和解妥善解决。
充分发挥行政审判监督支持依法行政的职能作用,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业绩。制定关于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等文件,对我市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提前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法律建议,深入群众开展矛盾化解,实现重点项目涉诉比例维持在潜在纠纷10%以下,进入诉讼的纠纷30%以上通过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五年审结行政案件118346件,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155份,发送司法建议742份,实现16区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全覆盖,有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三、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全面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不断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五年来执行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实现对被执行人存款、房产、车辆等16类信息的在线查询和控制,基本实现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深刻改变传统执行模式。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公布失信被执行人266044次,限制出行487万余人次,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科技助推效用进一步显现,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金额1284亿元,成交率、溢价率显著增长,为当事人节约佣金28.9亿元,北京法院网络拍卖率居全国法院前列,有力破解财产变现难题,实现执行方式重大变革。五年执结案件1221164件,执行到位金额5119亿元,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99.1%,比五年前提高14.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