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汇编(20篇)

|   

202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回顾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成效显著,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举全省之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8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全省人民“不落一人”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全省生产总值连跨2个万亿元台阶、达到4.5万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跃升到全国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千亿美元。安徽经济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转变。

——全省域进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切关怀下,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一员,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势显著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成效显著,乡村全面振兴开局良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

——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安徽,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原创成果世界领先,动态存储芯片、制版光刻设备、制造EDA软件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第7位。

——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6%,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制造。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寄托安徽人民千百年梦想的引江济淮工程通水通航。高铁里程全国第1,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所有乡镇通5G全面实现。

——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成功重组,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突破700万户、增长91.3%。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PM2.5平均浓度从5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71.9%提高到81.8%,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从71.7%提高到86.1%。林长制改革全国首创,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全国推广。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成效显著,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野生江豚逐嬉江面、东方白鹳展翅巢湖的景象生动再现。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984元增加到32600元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47.7万人。基础教育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甲医院实现市域全覆盖,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继建设。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50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420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总数均居全国第1位。面对突如其来、延宕反复的新冠疫情,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畏艰辛、勇毅坚守,迅速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们积极稳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实现了经济稳定向好和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9%,粮食产量820.02亿斤、再创新高,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左右、6.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9.0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一)深入推进“一改两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扎实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活动,全省“为企服务”平台收集办理企业诉求25.6万件、办结率98.7%。出台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金融助企等系列举措,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76.9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62亿元。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以有效的疫情防控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物流保通保畅,动态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应对历史罕见高温天气,扎实做好能源保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36.8%、居全国前列,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0%左右、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以上。实施“徽动消费”系列行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8倍,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8%以上。

(二)扭住扩大有效投资,打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新攻势。落实季末工作会议和季首重大项目开工制度,深化投资“赛马”、“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多部门常态化要素会商等机制,全方位大抓投资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投资工作主抓手,建立覆盖十大新兴产业的主题基金和商协会,基本建成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力量体系,形成产业链招商主形态,推出场景招商新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20%以上,新开工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6个、比上年增加51个,其中百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比上年增加8个。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沿江高铁合肥至上海段、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和县至襄阳高速、怀洪新河灌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昌景黄高铁安徽段、阜阳华润电厂二期等项目建成。发行新增政府专项债券1707亿元,214个项目获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

(三)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科技创新势能加快向发展动能转化。战略科技力量再添新军,深空探测实验室设立运行,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获批建设,认知智能、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实验室入选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5%左右,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7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0%左右。为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推动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科大硅谷”启动运行。为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挂牌成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00家左右,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滁州、安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人才队伍持续加强,115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12.8万人。

(四)加快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产“两强一增”成效显著,建成高标准农田514.5万亩,“小田变大田”改造510.9万亩,选任科技特派员17229名,水稻种子出口全国第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万亿元,举办首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669.7亿元。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成果丰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6户、总数突破2万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左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6家、总数居全国第7位。三产“锻长补短”扎实推进,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左右,快递业务量增长10%左右,蚌埠市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建设,科大讯飞图聆晋级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年度最佳平台,入驻用户24.2万户、服务企业55.7万次。

(五)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超50%,省交控、能源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全面实施,千亿规模省级国资股权投资基金组建运营。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参训企业4.83万家。新增上市公司(含过会待发)30家,居全国第7位。基础设施REITs发行规模居全国第2位。成立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建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压减预算支出项目482个,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现重塑。全面推开“亩均论英雄”改革,“标准地”覆盖开发区总出让产业土地的86%。推动出台安徽自贸试验区条例,联动创新区实现省域全覆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6%和10%。新增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使用海外仓322个,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5%。芜湖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安庆综保区封关运行。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和集成电路、新材料、光伏等国际化展会。建成一站式服务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取得新成效,出色完成第七次“1+6”圆桌对话会、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两大主场外交服务保障任务,开放大气的徽风皖韵在国际平台上魅力绽放。

(六)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投入运行,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47万千瓦。污染防治成效得到巩固,空气质量总体稳定向好,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4.8%,巢湖湖区蓝藻水华累计发生面积下降50.1%,整治农村黑臭水体826个。中央及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有效整改。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增人工造林34万亩,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

(七)着力稳就业保基本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投入财政资金920.7亿元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群众满意度达91%。皖北地区9个县(区)群众喝上引调水。推出“53353”拓岗政策,开发就业岗位39.5万个,确保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有岗可上。创业安徽行动启动实施,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在皖举办。入选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5个。根据发展需要,实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撤销本专科专业点461个、新增270个。16个市传染病专科医院(院区)、61个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推进,儿童、创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运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获批建设。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得到提升。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红十字等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果,《觉醒年代》等3部作品荣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方志等工作持续加强。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第八届省残运会和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

(八)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推进地方金融风险攻坚,妥善处置村镇银行风险。“保交楼”专项行动取得重要进展。深入开展自建房、城镇燃气等专项治理,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下降29.5%。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推行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持续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党代会期间全省安保维稳任务。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完善闭环跟踪落实机制,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3.7%,进京访人次下降86%、创2002年有信访统计以来最好成绩。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