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马鞍山市林长制改革工作总结
2022年01月05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有力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不懈瞄准“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城市定位,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总目标,以巩固提升林长制改革创新成果为抓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深做实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以高质量生态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白菜心”。
一、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建立健全四级林长制体系。
我市牢牢抓住“长”这个关键少数,形成了市级林长负总责、县级林长抓督促、区域性林长抓调度、功能区林长抓特色、乡村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
一是坚持顶格推进,全面建立护林责任体系。马鞍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各级林长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林长制改革工作,全市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氛围已经形成。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级林长工作会议3次,听取林长制改革工作汇报5次,定期调度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工作。按照“党政同责、划区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马鞍山市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护林责任体系。全市现有四级林长共1194人,其中市级林长8人,县级林长64人,镇级林长282人,村级林长840人。除设立1194名林长外,我市还配备了1268名护林员,实现各级林长责任区域、基层护林组织体系“全覆盖”。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升林长履职能力。深入学习贯彻《安徽省林长制条例》,将《条例》作为2021年普法宣传重点内容,林长办举办《条例》解读培训班2期,市县两级党校将《条例》纳入培训内容,引导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聚焦春节、国庆、冬至等重要时间节点,落实总林长指令发布制度,在全省率先发布了市级总林长令,开展了3次以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为主题的四级林长专项巡林集中行动,市县两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调研215人次,深入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一线督导“三个一律”执行情况,督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进度,督促各地落实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管绿”“护绿”责任,坚决守护好我市绿水青山。截至目前,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三是坚持督促督导,全面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市县两级先后出台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研谋划,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调度推进,各级各单位严格包保、督察、调度、考核和执纪问责制度,坚持“月调度、季评价、年考核”工作机制,通过总林长“四不两直”督导、林业部门交叉互查、效能部门明查暗访等督导机制,强化过程管控,实现闭环管理。全年开展林长制工作督查3次,市县两级林长开展调研280余人次,下发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提示单“三单”32份,协调解决问题56个,办结信访举报线索2件。
二、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实现“五绿”融合发展。
我市坚持牢牢把握“林”这个发力点,做好做活“林”字文章,实现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融合发展。
一是聚焦职责“护绿”,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地排查整治暨营造林水土保持排查整改专项工作,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所、322地质队等专业团队组建技术支持力量,利用高分卫星影像对比、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采石风景区及其他6个自然保护地开展全面排查,研究制定了《马鞍山市自然保护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方案》,全力推动问题整改销号。截至目前,60个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已整改销号60个,完成率100%。科学编制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开展“我为马鞍山古树名木送温暖”认养认捐活动,广大市民积极以资尽责争当古树名木的“守护人”,全市149株古树名木得到有效管理、妥善保护。在全省率先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国有林场公益林管护新模式,加强林业资源防护。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开展森林防火巡查督查819次,组织森林防火培训、森林火灾应急演练9次,发送森林防火提醒短信26.66万条。全面抓好美国白蛾及杨树食叶害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建成300平方米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2个,储备应急物资300余万元,并落实专人管护、定期检修。
二是聚焦扩面“增绿”,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四旁四边”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成效明显,长江岸线15公里范围内及联动区新增人工造林1.58万亩、封山育林3.08万亩、退化林修复1.46万亩、森林抚育5.44万亩,努力打造林业休闲美地、林业致富高地、林业生态福地。今年以来,相继开展了秋冬季造林整地、“植树造林周”、春季植树造林“突击月”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开通“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网站,滨江文化公园、荷包山相继成为我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全年新建义务植树基地面积0.45万亩,折合义务植树460多万株。3月25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等党政领导干部和市直机关干部职工代表约200余人抢抓植树造林黄金期,在雨山区原石溪野水泥厂地块共同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公民植树义务、响应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为马鞍山大地再添一片新绿。“四创”活动捷报频传,当涂县荣获“安徽省森林城市”称号,实现三县三区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等15个行政村成功创建“安徽省森林村庄”。
三是聚焦责任“管绿”,筑牢绿色安全屏障。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通过整合公检法、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变林业部门唱独角戏为多部门大合唱。今年以来,深入开展了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和森林督查工作,核实打击毁林专项行动疑似问题图斑396个、森林督查疑似问题图斑662个,坚决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组织森林扑火队参加2021年安徽省林业系统森林防火综合演练暨国有林场森林防火技能竞赛活动,荣获团体优秀奖。严格执行“三个一律”防火令,对41个重点督查点开展实地督查,搜集森林火灾隐患点位13个,全部整改完毕。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持续巩固花山区松材线虫病疫区拔除成果,对枯死松树进行集中除治,实现枯死松树及其枝桠除治清除率100%,枯死松树、伐桩除害处理率100%,疫木检疫检查率100%。
四是聚焦效益“用绿”,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严格执行《马鞍山市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报批程序,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实现林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今年以来,上报获批永久占用林地项目54个,总面积2891.10亩,同比增长83.16%,上报获批临时占用林地项目6个,总面积66.74亩,同比增长61.75%,依法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2794.79万元,同比增长27.88%。在政策、资金、服务等全方位扶持下,我市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累计发展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56家,经营面积19.03万亩,今年林业总产值将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11%。安徽省林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马鞍山市汤臣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评国家级、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是聚焦改革“活绿”,注重激发创新动能。聚焦“山绿、林活、农富”思路,研究出台财政、金融、技术、人才等扶持政策,有力推动了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苗木花卉、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产业迅速发展。积极参加2021年度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马鞍山市林业局荣获优秀组织奖,马鞍山展馆荣获展馆设计布置奖银奖,参展盆景艺术品摘得2金2银1铜,4家企业分别获优秀参展企业奖。通过此次交易活动,积极向外界推介马鞍山,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市深化林业改革和林业产业发展成果。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创建省级以上示范社4家、省级以上家庭林场3家,辐射带动2.8万户农户实现增收致富。进一步拓展林业融资渠道,用好用活“五绿兴林·劝耕贷”等财政贴息政策,2021年以来,已成功为博望区金弹子园艺、润泽林业等6家企业申请贷款近18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林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在“制”字上探索创新,强化体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我们坚持创新“制”这个保障,先后出台市级林长会议、工作督察、考核办法、资金投入保障、信息公开等一整套制度,形成了上下衔接、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逐步由“探索创新”向“科学规范”转变。
一是探索建立全要素保障机制。先后制定了林业产业发展、“四旁四边”国土绿化、“四退四还一带”等激励奖补政策,2021年以来,整合市级财政资金近1400万元,支持林长制改革先行区建设、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等6个林业项目建设。利用修订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契机,建立“高效经济林”基地项目库,每年扶持10个经济林基地,补贴资金共计150万元。和县编制了《长江西岸(和县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对该县23公里长江岸线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优化,项目总投资约8.6亿元,一期浮沙圩示范区建设已经启动,面积约2000亩。
二是深入推进长江岸线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严格长江岸线生态红线保护监管和绩效考核,对在长江干堤临水侧护堤地50米和背水侧护堤地30米范围内的人工造林,以及在长江干堤外滩且属于长江1公里范围内的人工造林,按照每亩2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引导各县区牢牢守住生态家底。对在长江干堤外滩验收合格的退耕还湿、退渔还湿项目,按照每亩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同步建立长江防护林体系保护制度,持续巩固长江“建新绿”工作成果,和县、当涂县先后出台了长江防护林保护意见。
三是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毗邻地区联防联控,建立松材线虫病、竹蝗联防联治协作机制,联合召开宁马黄脊竹蝗联防共治联席会议,签订宁马滁三市边界区域联防联治公约,打破地域空间界限、行政区域壁垒,协同推进防治工作。今年以来,宁马两市林业部门联合对江宁花山毗连地区约2.75万亩竹林及周边阔叶林进行普遍防治,不断拓宽跨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资源保护新路径。探索建立石臼湖三区一县交界水体联合保护机制,组织召开石臼湖联管共治工作会议,联合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加速构建石臼湖湿地保护共商、共治、共享一体化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