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区科技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01月26日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区科技局聚焦建设“创新活力城”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积极营造 “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区域科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深化体制改革,健全资源配置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科创委,编制完成科创委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建设创新活力城打造创新示范高地的若干政策意见》(创新20条),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瞄准北上广深等重点区域,加大科创资源招引力度,举办2021长三角科创生态峰会、2021智汇崇川创新创业峰会,积极拓展崇川科创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强化考核推进,夯实科创工作基础。截止目前最新数据,1-12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62.19%,排名全市第一;共申报高企315家,其中97家获认定公示,招引市外高企34家,年末高企保有量369家,全市第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51家,全市第一;全年认定科创项目59个,全市第一。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有效上报数44.18亿元,同比增幅48.07%,1-11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04%;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0.61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GDP营业收入达15.8亿元(1-11月),同比增幅38%;劳动工资达4.23亿元(1-9月),同比增幅24.4%。
(三)聚焦重点产业,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推动成立全市首家以通富微电为龙头企业的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通富微电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醋酸纤维获2021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远川崎、中集特、中集能源获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立项,京源环保获省双创团队立项;至晟微电子、奥易克斯等4家企业入围省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市榜首;中远海运船务、政田重工立项2021年度第一批市“揭榜挂帅”攻坚项目,认定数并列全市第一,中远川崎等3家企业入围第二批答辩。共认定省级以上双创载体10家,其中众创空间5家,孵化器5家,认定数全市第一。
二、存在短板
(一)部分指标排名有待提升。今年,我区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额等一些指标,纵向看较往年实现较快增长,但从争先进位的角度看,与先进地区比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除部分规模骨干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外,大多数科创企业创新基础偏薄弱,研发投入资金不足,研发管理模式粗放,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不够健全,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能力较弱。
(三)创新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我区建成了一批专业科技服务平台,但存在服务链不完整、不衔接,能量不强、质量不高等问题,对创新发展的支撑力还不够。
三、2022年工作谋划
2022年,区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聚焦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创新生态三个维度,系统谋划、主动作为,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科创委高位统筹。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持续壮大创新主体,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科创发展“新高地”。策应全市沿江科创带建设,加快推进市北高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进程。加强省级以上双创载体、科研院所等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创新活力。科学制订《区科技创新专项考核办法》,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高地。继续办好第二届“智汇崇川创新创业峰会”,通过年年办,办出影响,办成品牌,为南通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贡献“崇川担当”。
(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强化企业梯队培育。深入实施“小升规”、“小巨人”计划、“揭榜挂帅”项目,继续做好市科技创新型三类企业的培育工作。到2022年底,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力争达4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保持全市领先,新增市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二是强化重大项目引领。组织政田重工、通富微电等重点企业申报省科技成果重大转化项目;助力万德科技等企业申报省科学技术奖,中远船务、龙源振华在获得省一等奖的基础上,全力冲击国家科技进步奖;协同开展重点人才类项目申报,围绕海外人才计划、省科技类双创团队、科技副总类项目进行推荐。三是强化科创项目引培。继续围绕科创考核“争第一”的目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着力招引 “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人才集聚多”的科创项目,力争全年落地180个;以科创项目蓄积产业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0%以上。
(三)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提高奖励资金兑付效率,增强企业获得感。围绕我区“2345”产业,发布2022年度区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鼓励中小型企业通过区项目“试水”,加大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增幅不低于10%,占GDP比重达2.8%。二是加深科技交流合作。2022年计划开展产学研活动5场以上,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不少于180项;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开展技术经纪人培养工作,尝试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崇川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技术合同登记,力争全年技术合同登记额达50亿元。三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校企研发平台共建、科创载体星级绩效评定为突破口,力争2022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不少于12个,其中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不少于2个;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不少于5家,认定“五星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不少于5家。
拱宸桥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01月20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新拱墅的元年。今年以来,拱宸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发展总体部署规划,抓住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历史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原则,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稳健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努力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的摧残明珠,擦亮“运河文化看拱宸”金名片。
一、2021年工作总结
经济发展快速推进。一是招商引智成果显著。今年以来,街道大力拓宽招商渠道,积极与兄弟街道、园区开展“全域招商”合作,截至目前,新招引企业共62家,已认定区重点产业链项目2家,招引外资企业1家(杭州鲸彩时刻技术有限公司)。已成功落地住逻辑华东总部项目、恩派特(浙江)环境有限公司、广景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重点税源企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长根(徐筱安)成功认定市级B类人才,运河英才蒋林华成功认定市级C类人才,华电检测刘卫东董事长认定市级D类人才,今年街道已累计引进市级B类人才1名,C类人才1名,D类人才1名,E类人才5名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科技创新实现突破。为发展下去科技企业,街道积极探索新模式,率先开展“一对一”上门走访,宣传发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和知识产权,大力填补街道科技产业基础薄弱短板。截止目前,辖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5件,申请PCT发明专利1件,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新增通过省专家组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66.6%,推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两类企业申报家数同比去年均实现翻番;R&D研发投入增长237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01.8%,各项指标均实现了较大突破。三是财政收入稳步提升。1-8月,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5.87%,年均增长18.83%(与2019年比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69%,年均增长32.92%;实现考核目标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4.31%,年均增长34.44%;其中实现常规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9%,年均增长34.84%,占全部地方财政收入的84.69%。
城市面貌有机更新。一是品质化提升,危旧房改善破难给力。推荐名城公寓、清宸公寓小区参与区级示范小区评选,完成五洋运河人家游步道建设,定海园南门改造、吉祥半岛楼道墙面翻新工作,让居民获得幸福感。今年引进浙江博仕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进驻台州路、登云路社区老旧小区,实现老旧小区专业物业全覆盖。全面实行公共会计、公共审计工作,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