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金所军
发表时间:2022-06-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建工作是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城市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基层治理才能风正帆满、行稳致远。山西省阳泉市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坚持系统谋划、项目推进,不断完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机制,建强骨干队伍,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治理效能,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突出机制牵引,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把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作为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将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与阳泉实际紧密结合,出台抓党建促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若干措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考核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积极搭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其他市委常委任副组长的基层治理领导机制,定期研究重要事项,部署重点工作,督办重大任务。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常委包联项目机制、市级领导干部督导推进机制,对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考核。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干部“摸实情、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大调研,带头破解制约基层发展的瓶颈。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创新开展“微网格”建设,以30—50户为单元,选聘素质过硬的在职党员、“五老人员”、群众志愿者等担任网格管理员,全市共建立微网格1.05万个、网格党小组3469个。构建街道社区吸纳、培育、管理社会组织的工作闭环,大力支持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打造出阳泉市蓝天救援队、义家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一批作用发挥突出的社会组织。
推动多元互动,汇聚“全领域”治理合力。适应城市改革发展和城市基层治理的需要,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以街道社区为轴心,推行组织联建、阵地联营、活动联搞、人才联培和共同协商、共同服务、共同治理、共同发展的“四联四共”工作模式,与驻地单位、行业系统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供需清单、实行双向考核,推动融合发展。将派驻机构负责人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综合管理权等5项权力全部下放街道,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精简各类会议和台账,推动街道社区扩权赋能增效。常态化开展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双报到”,采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方式,让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认领“微心愿”,为群众办实事。出台加强快递物流行业党建工作措施,指导快递物流、外卖配送企业与社区党建联建,参与社区治理。高标准打造市级“两新组织党建中心”,引导两新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担责任、做贡献。
建强工作队伍,激发“全基干”治理动能。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坚持初次评定与年度动态调整相结合,将任职年限、奖惩情况等作为重要依据,推动形成“考核定星、动态调整、以星定酬、持续激励”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和资格联审制度,对不合格不胜任、群众意见大的予以调整。实施社区干部“雁阵”孵化培育计划,挂牌5个标杆社区为孵化基地,编制“鸿雁”工作法和社区工作规程,批次组织社区“两委”骨干赴基地实战实训,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突出“智库”引领,聘请高校专家教授、优秀社区书记和社区老支书、老模范、老干部组建顾问团、导师团、指导团,线上线下交流培训,点对点精准帮带,指导街道社区干部理思路、明举措、提能力。建立街道社区两级干部岗位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和社区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对标对表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探索实行社区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支部日常考、社区定期考、支部大会评、党员民主评的“双考双评”机制,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水平。
坚持项目运作,发挥“全方位”治理效应。紧盯城市基层治理重点工作发力,会同住建部门开展“红色物业”创建工作,选派党建指导员对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加强管理指导,推动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大力推行一站受理、一网协同、信息共享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稳妥有序推进“村改社区”工作,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调研,严把政策程序关,坚持“改居、招才、建制”一体推进,推动工作重心由抓经济、抓发展向抓治理、抓服务转变。
落实激励保障,强化“全要素”治理支撑。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开展县区、街道、社区“竞优比选”活动,构建定量考核、组织评价、群众评议“一考双评”工作体系,开展日常考核,实行提级表彰,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今年市级财政列支1000万元基层治理工作专项经费,对基层网格化阵地建设、教育培训、活动开展等工作进行重点保障。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根据岗位职责、工作年限等确定薪酬待遇,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建立多元筹措、逐年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以专款形式建立党建项目资金池,对党建创新项目明显、治理成效显著的街道社区党组织给予专项奖励,进一步营造大抓基层、大抓治理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山西省阳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2年06月08日 06版)
在党史学习中淬炼青年职业观
冯赵建 闫超英
发表时间:2022-06-08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应该在党史学习中汲取营养,淬炼正确的职业观,砥砺前行,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
勿忘昨天:从苦难辉煌中培育正确职业观
在苦难岁月中传承爱国基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屈辱,无数仁人志士立志救国,无数先进青年牺牲奉献,推动中华民族从困顿走向复兴。为了赢得革命胜利,一批批共产党员在中华大地上觉醒、抗争,有的人舍弃安稳生活、投身革命,有的人饱受敌人酷刑、宁死不屈……但苦难没有磨灭革命青年的信念,反而加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坚定了他们从事革命事业的信念,促使青年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兴衰相联系,致力于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
从榜样事例中点燃中国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涌现出一批批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建设者,他们树立起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以青春和热血奋斗一生,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为人民幸福拼搏斗争。先辈们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所展现出的勤劳奋斗、勇于创造等品质,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财富,为青年树立正确职业观提供了价值指引。新时代青年应走进党史、走进榜样、走进马克思主义经典,在榜样的感召下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使榜样之光点亮自我完善发展之路。
在辉煌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等各方面迈上新台阶。青年人应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不断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善于从党史中发现正确的职业观对于个人成长及社会进步的隐性推动作用,自觉将爱党爱国情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就业选择,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追求在职业发展中展现出来,使其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价值指南和动力源泉。
无愧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坚定职业选择
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心向背为标准,坚持深刻自省,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指导、建设事业。青年一代应在回应人民需求中将自己的职业观与人民至上的理念相融合,在职业选择时体现人民至上理念,向人民看齐,靶向定位现实困境,不断纠正自身偏差,完善自身职业观。要走进党史、读懂党史,倾听时代脉搏,感召人民呼唤,顺应人民所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将自身职业观对标人民至上观念,在择业就业中观照人民所需,在服务人民中淬炼提升,为人民建功、为盛世立言。
勇担时代使命。当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当勇担责任、有所作为。党中央顺应和平发展潮流,抓住历史机遇谋发展,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取得重大发展,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但目前仍然面临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攻击、新冠疫情肆虐等现实难题。时代呼唤青年投身新征程,担当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使命。青年要正确认清国家在发展新阶段的新需求、新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择业就业时不怕困难、不惧辛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担负起“强国有我”的青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