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73篇
目录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打造算力一张网(评论员观察)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是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的重要举措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球竞争的新焦点。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着力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势。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部署的八方面重点任务中,首个便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要求“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是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的重要举措。夯实这一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底座,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当前,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各行业“上云用数赋智”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促进由东向西梯次布局、统筹发展,将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东数西算”循序渐进、快速迭代,将优化资源配置,更好赋能数字化发展。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的2%左右,且数据量仍在快速增长。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也将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从信息通信、IT设备制造、基础软件,到土建工程、绿色能源供给,数据中心的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投资规模大。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不仅可以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上下游投资,形成更多内需增长点,还可以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失序发展等问题。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发挥各区域在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数字中国春潮涌动,推进“东数西算”正当其时。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下好全国一盘棋,确保“东数西算”这一重大工程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必将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日报》(2022年03月01日05版)
推动人文交流从“相遇”走向“相知”(治理者说)
在更广阔的人类文明领域,播撒民心相通的友谊种子,奏响“诗和远方”的华美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果,促进了共建国家人民福祉,也促进了共建国家文明交流对话。廊坊作为内陆城市,如何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更好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跨地域、跨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之进行努力探索的课题。
2021年9月15日,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在廊坊开幕,主题为“文化艺术交融·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深刻指出“举办‘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有利于弘扬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为各国民间文化艺术提供舞台,为各国人民交流对话搭建桥梁,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织就纽带”,强调“中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愿同各国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也为我们做好文化交流工作、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文化交流需要平台作为支撑。有了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才有展示的舞台,也才有交流的窗口。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就是这样的平台。从京剧《八仙过海》、阿塞拜疆经典轻歌剧《货郎与小姐》音乐会版等的精彩演出,到《“百年百艺”国际民间文化艺术展》等展览的成功举办,再到国际民间艺术嘉年华等活动的热闹非凡,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文化活动引发广泛关注和参与,让民众近距离享受到国际化、多元化、高层次的文化大餐。同时,这样的平台也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交流互鉴的机会。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打造更多这样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不同的文化才能更好“相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才能从“相遇”走向“相知”。
打造文化交流平台,需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启示。廊坊传统文化积淀丰富,民间艺术斑斓多姿,成功申报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2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115项。大厂花丝镶嵌、安次区第什里风筝等非遗项目多次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走出国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为各国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依托这样的文化“家底”,我们持续打造不同类型的文化交流平台,助力廊坊非遗项目名扬海外,让国外受众通过了解一座中国城市的文化,加深对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廊坊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在产生文化吸引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发展机遇。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桨声跨越时空,声动廊坊。在更广阔的人类文明领域,播撒民心相通的友谊种子,奏响“诗和远方”的华美乐章,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面向未来,在服务国家大局中不断拓展文化艺术交流内涵,在文旅融合、赋能经济中搭建优质文化交流平台,我们一定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2年03月01日05版)
坚持辩证思维,推进共同富裕(现场评论)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共同富裕之路,需要辩证看“短长”“先后”“内外”
“山区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发展的希望所在”。浙江探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将山区定位成“新增长点”,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山区26县,突破口也在这26个县。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创造性提出“八八战略”,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这两个关键问题并深刻指出,必须“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只有更好地理解与实践“八八战略”蕴含的辩证思维,才能把握优势、补齐短板,建设好共同富裕示范区。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共同富裕之路,需要辩证看“短长”。山区26县的土地面积约占浙江全省的45%,人口占到全省近24%,而2020年这26县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为6238亿元,仅占全省的9.65%,与浙江沿海等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发展差距。如果说,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空间狭小、产业受限,是山区县的“短处”,造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度落后;那么,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文独特,这些资源禀赋对山区县来说,恰恰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绿色发展可以依靠的“长处”。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共同富裕之路,需要辩证看“先后”。生态环境优越、自然景观丰富、历史文化传承独特,都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山区县已尝到这一甜头,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步打通从生态优势到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转化通道,未来发展中有望取得更大成效。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产业,探寻山区县产业迭代升级的新路径,将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共同富裕之路,还需要辩证看“内外”。为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浙江坚持分类施策、一县一策,完善省域统筹机制和激励奖补政策,省财政新增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山区26县生态工业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提升“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建设水平。今年,浙江计划推进山海协作产业项目300个、投资4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激发和增强山区26县的内生发展动力。对山区县来说,绝不能抱着等靠要心态,要千方百计自我加压,努力谋求创新突破,寻找新动能,再造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