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麦积区民政工作综述
2021-12-3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麦积区民政工作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不断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麦积区高质量发展奉献了民政力量。
一、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扎实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社会救助领域解忧暖心传党恩、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和社会救助资金规范管理使用整治“四个专项行动”,全面巩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成果,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对标精准认定,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救助保障,今年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9804.76万元。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展了城乡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试点工作,明晰各级权责,缩短办理时限,有效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坚持改革创新,开通了“有困难、扫一扫”网上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已受理群众困难诉求165人次。强化监督管理,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解剖麻雀”式调查评估,共解剖41个村,走访群众13224户,纳入符合救助条件困难群众302户,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158户,切实提高了群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满意度。拓展救助方式,积极推行“资金+物资+服务”模式,筹措资金580多万元,分两次为麦积区特困人员统一采购发放了四季衣物、被褥、煤炉、烟筒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发放冬季取暖煤炭1150吨。由区财政列支28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村一类低保家庭每月开展照料护理服务2次,农村一类低保对象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精神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打牢了基础。
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基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积极推进基层自治组织和城乡社区建设,高质量完成麦积区村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持续深化村委会服务能力提升,创建麦积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示范村36个。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自治章程。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对38个不达标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积极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创建平安创建示范社区5个。稳妥做好地名命名工作,按程序对城区未命名的19条新修街路巷进行了命名。深入开展依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强化社会组织监管,麦积区现有各类社会组织613家。扎实推进社会工作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建成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站35个,实现志愿服务站在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全覆盖。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队伍913个,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认真履行社会服务职责,基本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优化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资新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个,加快推进天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区综合社会福利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已建成使用。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完成145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强“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了“心手相牵”送温暖关爱慰问活动10次、心理关爱服务活动4次,为445名留守儿童发放了爱心书包,为423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发放了棉被。大力发展福利慈善事业,组织开展各类慈善资助活动,资助贫困学生90人、发放资助金18.91万元。建立流浪乞讨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今年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1人次、救助弃婴3名。持续深化殡葬服务改革,加强殡葬服务能力建设,天水人文纪念园项目建设和天水市麦积区桥南公共服务中心一期福安堂项目进展顺利。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开通婚姻登记“市内通办”,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901对、离婚登记557对、补录婚姻登记历史数据69768条。
“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是民政工作的重要职能。回望2021年,麦积民政牢记使命,实干苦干,在改革中创新,在岁月中前行,用发展的高度,记录民生的温度,最终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展望未来,麦积民政将以解决民众关切为重点,积极改革创新,强化民生保障,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治理,尽力谱写构建和谐社会的动人画卷,奏响“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和谐乐章。
2021年山西省经济工作综述
2021年12月16日
面对“时代之问”,山西怎样作答?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引领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3500万干部群众赓续前行,奋楫争先,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在转型发展蹚新路的伟大进程中奋勇向前。
稳健开局绘底色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启新程看发展”,年终岁末,国内55家网络媒体“山西行”,深入我省中部城市群中的太原、忻州、晋中、阳泉4地进行采访,“港珠澳大桥上的山西标签”“全球最大的蓝宝石材料生产基地”“小黑屋里的黑科技”……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550万人次,网友为山西高质量发展频频点赞。
寒冬时节,引发关注、热度不减的还有山西煤炭保供。我省与14个省(区、市)签订四季度煤炭中长期保供合同,保障能源供应。截至12月8日,省属企业煤源保供任务已完成2243.63万吨。同时,省属企业也在电力保供、燃气供应上加紧发力。
一方面是转型发展态势更加强劲,新动能焕发勃勃生机;一方面发挥能源大省的使命担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压力、难题和挑战,2021年,对于山西来说,交出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实属不易。
从一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长5.8%,到上半年的5.2%,再到前三季度的5.8%……我省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力推动“六新”突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着稳定恢复发展态势。
从“三驾马车”看经济发展动力。1月至10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比全国快4.6个百分点。线上消费保持成倍增长,升级类产品产销两旺。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完成1876.3亿元,同比增长69.2%,增速居全国第2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今年以来,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政策在我省延续落地落细实施,从评选认定促进就业先进地区,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到多部门协作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开展线上专项行动、线下精准服务,全方位稳定就业大局。截至11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7.5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5.6%。
“在2051个重点社区(村)确定帮扶对象24.63万人,开展‘131’服务22.25万人,通过帮扶实现就业15.53万人。全省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稳住了就业基本盘。”省就业局职业介绍处副处长胡会强介绍说。
稳健开局,得益于省委提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强化举措的针对性实效性,求真务实,拼搏奋斗,进一步激发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引领山西工作进入新境界。
产业转型唱主调
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山西农业要打好特色优势牌,走‘特’‘优’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3年间两次视察山西,都谈到了农业,为我省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省大力实施旱作良种攻关、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等十大工程,整建制建成4市、15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涌现出一批“有机旱作+特色优势产业”的好模式。3年来,谷子增产1亿多公斤,辐射农户增加8万多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创出了山西经验和山西路径。
蓝莓、樱桃、无花果,柔性温室区气象站、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椰糠无土栽培……走进占地655亩、总投资1.2亿元的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如同走进了现代农业的“样板间”。从无人驾驶超级拖拉机到互联网农业,从电商基地直播间到科技示范平台,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百余个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从这里起步并展翅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