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系列702(36篇)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素材汇编
2022年5月
目 录
任金帅:
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批判的着力点⋯⋯⋯⋯⋯⋯⋯⋯⋯⋯⋯⋯⋯⋯⋯⋯⋯1 2.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艳芳: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维批判⋯⋯⋯⋯⋯⋯⋯⋯⋯⋯⋯⋯⋯⋯⋯⋯⋯⋯⋯⋯5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学鹏: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 4.刘兰炜、陈明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经验⋯⋯⋯⋯⋯⋯⋯14 5.周口师范学院邢怀亮:
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抵制历史虚无主义⋯⋯⋯⋯⋯⋯⋯⋯⋯⋯⋯⋯⋯⋯29 6.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王浩:
坚持唯物史观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38 7.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兴:
讲党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42 8.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王均伟:
警惕党史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45 9.张甲秀: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手法与治理⋯⋯⋯⋯⋯⋯⋯⋯⋯⋯⋯⋯⋯⋯⋯⋯⋯50 10.汪亭友:
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认识基础、理论本质及其批判⋯⋯⋯⋯⋯⋯⋯⋯⋯54 11.中央财经大学徐缘:
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国家认同的消解及应对理路⋯⋯⋯⋯⋯⋯⋯⋯⋯⋯65 1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
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76 13.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惠向红:
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98 14.韩贤胜:
论习近平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102 15.桂从路: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09 16.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刘稳权: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11 17.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宣传处处长刘华: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13 18.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冯叶妮: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党课⋯⋯⋯⋯⋯⋯⋯⋯116 19.孝感市税务局罗兴亮:
青年干部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24 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新:
如何看待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126 21.杨志超:
深刻把握“四史”宣传教育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三重批判⋯⋯⋯⋯⋯⋯130 22.中共莆田市委党校副教授唐明彦:
树立正确党史观 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139 2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晓峰:
树立正确党史观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42 24.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彭勃:
树立正确党史观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45 25.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唤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154 26.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卢亚利:习近平总书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意蕴与时代价值⋯⋯⋯⋯⋯⋯⋯⋯⋯⋯⋯⋯163 27.河南科技大学任金帅:
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动向及其批判⋯⋯⋯⋯⋯⋯⋯⋯⋯⋯⋯⋯172 28.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董斌:
新形势下加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思考⋯⋯⋯⋯⋯⋯⋯⋯⋯⋯⋯178 29.朱继东:
学习党史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84 30.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静芳:
以党史学习教育抵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192 31.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莫慧萍:
以文化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199 32.邵荣:
意识形态视域下习近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205 33.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阚和庆:
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209 34.弘文:
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217 3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吕孟壕: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
建设的基本经验 基于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227 36.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中华:
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234
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批判的着力点
任金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演变过程及本质,找准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着力点,有助于广大党员群众廓清思想迷雾,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演变及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初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时,受民族危机日渐加深的影响,一批西化知识分子如陈序经、胡适、张佛泉、卢观伟等人提出了颇为激进的“全盘西化论”,认为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的技术、制度和思想已完全落后于西方,“西洋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科学上、政治上、教育上、宗教上、哲学上、文化上,都比中国的好”。要拯救国家于危难,必须彻底改造中国固有文化,实现“再造文明”,否则终将成为世界竞争的牺牲品。“全盘西化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起到了抵制封建复古思潮、推动思想启蒙的积极作用。但它在肯定西方文明的同时,否定民族文化与历史的价值,已经染上了强烈的历史虚无主义色彩,在当时就受到知识界的众多批判,一度引发了“文化本位主义”与“全盘西化论” 的思想大论战。
不过,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以及新中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史学迅速成长并广泛传播。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等经典著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发展动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理论充分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而确立了中国史学新的问题意识、研究范式以及话语体系, “提供了解决中国历史最根本问题的出发点”,强调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与规律性,重视民族历史文化的价值,回应时代问题、探索中国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演进的规律等成为史学研究的鲜明特征与治学路径,历史虚无主义基本销声匿迹。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得以复生:首先,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纵横交错,民众的价值追求与思想
观念日益多元化;其次,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渗透的力度不断加强,方法手段更加多样且隐蔽;再次,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界悄然蔓延。虽然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理念方法有助于丰富史学研究的主题和内容,但它极易滑向历史相对主义与唯心主义,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流地位形成了一定挑战。该史学流派以“解构”为显著特征,怀疑并批判现存的一切体系、标准与原则。比如,否定历史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认为人们创造的历史都经过了历史学家的阐释和编织,有多少种阐释和编织的方式就有多少种历史,“选择某种有关历史的看法而非选择另一种,最终的根据是美学的或道德的,而非认识论的”,等等。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历史虚无主义死灰复燃,在社会各领域尤其是网络空间猖獗一时。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以未经辨析的零星史料甚至野史杂闻为依据,肆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党史和新中国史进行解构、歪曲、污蔑与诋毁。尽管表现形态千汇万状,但望表知里,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思潮。它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对历史进行虚构、想象和推导,通过人为制造历史结论来遮蔽和篡改历史真相,企图模糊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 诱发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质疑。任由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扩散,必将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与党的执政之基。
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着力点
构建
“
四史
”
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
“
四史
”
的重要论述精神。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
着百年来党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全
过程,饱含着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所有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有精神家园和智慧宝库。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号召学习“两史”逐步提升为学习“四史”,并作了大量富有思想性的论述,如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成就,坚持“两个不能否定”等。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大局和长远发展,进一步阐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和重点要求,明确了研究、学习和宣传党史的方向。这些论述集中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历史视野与政治智慧,阐明了正确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对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