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华民族结束了近代以来备受列强欺凌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态,走上了富民强国的道路。”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针对苏东剧变后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的怀疑,江泽民同志明确表示:“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前途依然光明。” “人类总是要摆脱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而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既要正视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历史较短的事实,同时还要看到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么多,真正发达的也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更要看到社会主义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反复探索比较后的必然选择,从而不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该民族性格的展现。这就要求每个民族只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对其民族精神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时代的剧烈变化对各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使得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一个民族要在当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他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坚持全面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在新世纪实现腾飞。江泽民同志还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变革创新的光荣传统。1997年11月1日,他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依靠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依靠这一精神力量的引导和推动,中国人民摆脱了近代以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是这一精神推动的结果。
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互依存。民族精神只有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才能生根,转化为催
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他指出,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对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江泽民同志还提出根据时代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他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首先,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民族精神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坚持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关键。其次,要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再次,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些思想为我们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保持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活力指明了方向。
坚持自强不息与和平发展的统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五千年磨砺,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是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和统一的精神脊梁和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爱好和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正是这一理念,使中华民族与周边邻国长期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饱经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两次世界大战蹂躏的世界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江泽民同志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与当今世界主题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制定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庄严地向全世界承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绝不会把自己曾经遭受欺凌的苦难加之于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发展和强大起来,也绝不谋求霸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党课:学习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2019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儿童、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也可以融入音乐、美术、戏剧等形式,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活动的比重。
我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时代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于民族优良传统,优秀文化,建设成就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全科
1、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语文课
我校课程研究院经过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细致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现在所用的课本,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拓展学习融入到课程的教育教学当中,让学生们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了解到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学生通过细致的文字解读,加深对于传统文化或者各类历史故事的理解。
另外,语文组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学期学习目标的其中一项,不再是单一的某个片段的传递,二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完整学习,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融合贯穿进去,是学生能够完整的了解所学知识,更深刻的感受爱国主义的冲击。
2、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音德美
除了语文课之外,小学的课堂中,音乐课、思想品德课、美术课,都能够将爱国主义将于进行融入。
音乐课上老师会教授我们的民族传统歌曲、爱国主义歌曲等,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体会爱国主义的澎湃;老师们还会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各位伟大的民族作曲家、歌唱家,让他们了解相应的历史人物事迹;其次,多彩的民族乐器的视听和接触尝试演奏,也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感官。
3、班会课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班会课程成为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除了同过班会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团体活动外,爱国主义教育也被各个班主任融入到其中,例如每周学生们在班会课上分享、交流爱国主义小故事,进行经典故事的剧情扮演等等。
二、利用常规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紧抓学生常规,养成集体意识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作为重中之重。我们鼓励学生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做起,关心集体、互助同学、敬爱师长、文明有礼,将传统的优秀礼仪文化进行传承。不论是扶起摔倒的同学还是捡起地上的纸,不论是见到老师礼貌打招呼还是勤俭节约,都能够得到表扬和鼓励,让讲文明讲礼仪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2、利用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认真落实升国旗仪式。坚持把升国旗仪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轮流参与升国旗,有目标的安排国旗下的讲话内容,联系国家重大事件组织讲话内容。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在重要的节庆和大型集体活动时,会举行庄重、严肃的升旗仪式,并唱国歌。
3、节庆突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
在重大节庆的时候,学校会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中国的重要庆典,了解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例如集体观看阅兵式,集体包饺子,集体做粽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