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干部工作经验介绍
|
招商局干部工作经验介绍
提质增效 创新发展 努力创造招商工作新业绩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XX开发区招商局的XX,感谢工委给我机会向大家分享招商体会。招商是开发区工作源头,开发区是全市工业引擎和工业经济主战场,没有项目落地开发区一切工作都是空转。招商好比一个围城,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同情、有人惧怕,想干的怕干、干过了的不愿再干、正在干的不愿继续干。羡慕我们出差的,却不知我们坐红眼航班、赶长途动车、工作连轴转,到目的地一般都在凌晨12点,我从不为一个项目出去,一趟出差就是一场战斗拉练,要计划行程、联系企业、准备资料、驾车赶路、要喝酒洽谈、撰写报告,所有的衔接都分毫不差,我们就好比游弋的航母战斗机特种队员,随时准备用最短时间出现在项目地。(2017年外出招商155天,跑过16个省、56个城市,坐过通宵动车、搭过通宵航班,全年坐了84趟飞机,高峰时6天飞6次,全年各项行程超15万公里)。嫉妒我们喝酒的,殊不知全天下最难喝的就是推销的酒,一场饭局就是一场战斗,是高频高压的工作,我每天最想的是中午能在食堂吃饭、晚上能够回家吃饭,除了出差和接待客商我从不在外面吃一顿饭也从不喝酒。同情我们的知道,我们牺牲了太多自己的时间,一半时间在外,回来三分之二时间陪客商,留给家人和自己的时间太少,我从孩子三个月开始出去招商,现在孩子三岁多了,从小到大说的做的最多的就是“不要爸爸”,妻子经常抱怨,这么拼命为什么,又不多发一分钱。惧怕招商的都是了解招商的,招商是天下第一难事,天下招商是冤家,竞争异常激烈。招商是对人潜能最大开发和最大负荷压力的体验,每个项目跟踪都是委曲求全的过程、每个项目洽谈都是烧脑的过程。让我说服家人和自己坚持做下去的,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认可(2017年工委推荐为全市县市区十佳实绩干部),是我对家乡发展不充分需要奋起直追的使命感。借此机会将2017年工作和2018年展望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 新常态带来新挑战。 局势发生悄然变化。往年招商,我们只用准备两颗子弹——土地政策和税收奖励。但随着全国各地招商政策整体放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广泛出现,企业或技术人才+基金公司合作等新投资组合,让轻资产越来越多,政策多样需求越来越复杂。一个政策管总、主导产业政策分类指导已不足以应对新变化对招商的新要求。 产业走势瞬息万变。汽车整车进入各地政府疯抢模式,仅2017年就有70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4000多亿元,规划产能1200多万台(2017年销量仅77.7万台)。汽车产业政策整体收紧(停传统车、限新能源车),一二线品牌提前完成布局,三四五线品牌各地疯抢,整车厂商奇货可居、漫天要价。绿色循环产业,面对长江大保护,化工企业必须入园,长江1公里生态红线限制,产业调整、用地收紧、投资放缓。电子信息产业面对江西、贵州、重庆不计成本、不计回报的政策竞争,彻底失去政策吸引。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武汉首创“大学+”发展新模式,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与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两手发力,2017年签约总金额25828.9亿元。荆门建成定制厂房125万平米,通过为企业代建厂房、代购设备的重资产招商,让企业带轻资产“拎包入住”。东拉北挖,竞争进入白热化。 二、 新模式产生新合力。 2017年招商有两个新模式,一是分汽车、电子、化工、纺织、高新五大产业精准招商。改以前散而乱的分兵作战为有计划、有组织的集团作战,将各驻点单位、任务单位、信息责任单位归类分组到各产业招商小组,由一名副主任分管,团队协作招商。二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区多园”战略布局,将开发区核心区归类为五大园区,市级部门派驻工作组将力量第一次全部下沉到开发区,开发区匹配管理办配合协作,开发区力量与市级力量无缝对接,招商重点更加聚焦、招商力量更加壮大。这两个变化,不是简单人员分堆,而是从市委、市政府到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招商主导产业、主攻方向、平台建设从资源匹配、空间布局、管理模式、政策举措等多层面进行的设计和布局。这些新模式的变化让招商框架已初现、专业队伍已初成,新的合力正在不断聚集。 三、 新任务催生新业绩。 2017年共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