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省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XX县以“党建+社会救助”试点工作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1+N包户结亲式”帮扶、社会救助网格化管理等方式途径,全面构建主动发现、即时救助机制,实现了基层党建和社会救助“双促进双提升”,进一步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
一、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压实组织责任。XX县坚持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全面压实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二是健全网格管理。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网格管理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社会救助与基层治理网格有机融合,全县1715个网格均全面承接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党员、救助协理员等群体融入网格员队伍,切实推进社会救助工作走深走实。三是延伸服务触角。全县在16个乡镇和176个行政村设立救助服务窗口,设立192名党员先锋岗,及时受理、转办、反馈社会救助申请事项。2022年以来,全县救助服务窗口共受理解决困难群众诉求898个。
二、创新救助载体,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构建“包户结亲”帮扶模式。着力构建了以村小组为基本单位的“1+N”党员包户网,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家访”“五必到五必访”等活动,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精准找人”的转变。2022年以来,全县各级包户党员干部共摸排发现有帮扶需求困难群众15810人次,及时将319户易致贫返贫对象新增纳入兜底保障。二是打造“党群通”服务模式。创新线上便民服务模式,在全县每个村民聚集地或村委会放置“党群通”系统操作平台,乡镇专门安排接线员24小时受理群众需求。群众遇到突发事件或咨询相关救助政策,只需按下平台按键,乡镇接线员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或政策解答,实现对群众诉求的“一对一”受理,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米。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服务困难群众22520人次。三是推行“红黑榜”激励模式。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成效纳入村委会道德“红黑榜”公示内容,切实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激励督促作用。对群众满意度高,帮扶成效明显的党员在红榜上表彰;对群众满意度低,帮扶成效较差的党员在黑榜上通报。截至目前,通过“红黑榜”评选出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1500人,并在新闻媒体上给予通报表扬。
三、强化措施保障,推动工作规范运转一是落实经费保障。2022年以来,XX县财政安排“党建+社会救助”工作经费560万元,其中投入32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同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安排 196.9万元用于保障网格员工资待遇,有效调动网格员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积极性。二是充实队伍力量。在每个村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站点)配备至少1名社会救助协理员,由党员干部担任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负责救助政策宣讲、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困难群众信息收集等工作。目前,全县共配置社会救助协理员176名。三是加强业务培训。结合实际工作和群众诉求,围绕救助业务知识、帮办代办服务等内容,定期对基层党员、救助协理员、网格员开展救助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和服务质量。2022年以来,累计举办培训26场,培训1200人次。
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
7月4日,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玉溪市召开,旨在加快落实全省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和XX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有关部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怎么做?一起来看这些地方的经验和做法。本期推出《深入实施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 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高位推动,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一是党政“主导”。健全组织架构,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区委教育工委,建立区级、乡(街道)两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突出规划引领,印发《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区校点布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强化资金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7.6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3.3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十三五”以来,通过“并、迁、扩、建”,投入16.2亿元,实施项目623个,累计新建校舍59.4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1万个。二是部门“主管”。成立学区建设领导小组和集团化办学领导小组,印发《学区建设实施意见》《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完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形态、职能定位、管理模式、运行方式等制度。三是学校“主建”。横向上遴选XX四中、玉溪一小等8所优质学校,牵头组建学区,均衡组配中心城区、城乡接合部、山区等28所义务教育学校。纵向上成立玉溪一小教育集团,牵引文化、山水、溪源、紫艺、大开门5个校区发展,覆盖147个班,受益学生6600余人。
二、融合互通,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一是资源共享。打破壁垒,聚集资源,各学区共享“硬件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教科研成果、考评成果”。二是研学互助。通过多维度、多学科教研和竞赛活动,实行“流动式”送教、“点菜式”送培,开展多样化、同平台师生活动,加快补齐学校教研、教师成长、乡村教学短板。三是模式互通。按照“名校+新建校”模式,XX一小集团所属山水校区、溪源校区等实现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双提升;按照“名校+托管校”模式,XX县大开门小学成为“跨区域联合”办学典范;按照“名校+待建校”模式,今年还将成立聂耳小学和玉溪四中、八中3个教育集团,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三、队伍互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一是干部选派。将校长队伍建设纳入区委管理。近年来,先后选拔交流了23名校长、152名中层干部,并在全市率先兑现2022年度校长职级制绩效奖励资金,激发校长“治校育人”活力。二是师资优化。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均衡配置师资。现有4368名教师中,老中青结构比例分别达24.2%、63.8%和12%,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三是结对帮扶。2022年8月,遴选了8名城区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到洛河乡民族中学开展定点支教和帮扶工作,落实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助力教师成长。
四、评估导航,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督政”强基。全面落实政府教育督导责任,压实乡(街道)属地责任,构建“政府督导+行业主管+属地落实”的共治体系。二是“督学”固本。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牵头,遴选退休老校长组建“老校长督导团”,深入乡村完小指导标准化创建,55所村完小标准化创建达标率达98.2%。三是“评估”提质。“学区建设排头强基、集团化办学深入引领”的全域义务教育发展实践体系加快构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2年的97.75%提升到2022年的114.61%。在省、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督导评估中,各项办学指标均达优质均衡标准。
区医保局关于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小结及典型经验材料
结合我局职责分工,现将涉及我区中医药综合改革医疗保障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执行全省统一的医保目录。按照市医保局的统一部署,我局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和诊疗服务项目目录,将省下发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类医院制剂,以及有关的中医诊疗项目全部纳入我区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与省的支付范围一致。
(二)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从2022年7月起,配合市医保局启动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预算下按病种分值付费,设有核心病种、综合病种、中医优势病种、基层病种。据悉,市医保局已将省医保局统一遴选的169个中医优势病种全部纳入韶关市中医优势病种支付范围,中医保守治疗按照1.5倍分值进行赋分,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三)大力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支持鼓励中医医疗机构申请医保定点,优化医保经办服务,优先将取得执业许可的中医诊所等专科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目前,我区已有武江区南粤中医诊所等4家中医专科门诊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