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嵊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年嵊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3日在嵊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严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和2020年政府主要工作
“十三五”期间,嵊州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三个嵊州”建设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工业强市、实干兴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1.2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74亿元,年均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3748元、34367元,年均分别增长7.4%、8.6%;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2.68亿元,年均增长8.9%。完成财政总收入71.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8%和9.5%。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占比为7.0:43.1:49.9。始终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工作重心,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0.5%、1.9%。全面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厨具行业规上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并被列为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行业,领带服饰、机械电机向个性化、高端化加快转型。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在役工业机器人1500多台,引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4家,新增企业上云5064家。企业国内上市实现突破,新增A股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获评全国“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隐形冠军”48家,培育总部型企业6家,新增小升规企业484家。被列为“浙江制造”首批培育试点县市,新增“浙江制造”企业10家,亿田厨电获我市首个省政府质量奖。现代农业特色鲜明,高质量完成“1150”工程,农林牧渔产值年均增长3.9%,粮食产业发展持续稳定,足额落实4.9万吨粮油储备,成功入选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吾悦广场、和悦广场相继建成开业,完成嵊州小吃统标2500家。全国唯一农村电商独角兽企业汇通达浙江总部落户嵊州,我市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建筑业发展稳健,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实现零突破。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重改革、育动能,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以“最多跑一次”理念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41项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纳入“一件事”集成服务,80%以上民生事项实现“掌上办”。实施招商选资“一把手”工程,共招引亿元以上项目近百个,实际利用外资4.82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56.7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72倍和2.05倍,万丰锦源、定阳新材料、旭昌昇等一批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顺利投产,五年完成工业性投资421.5亿元,工业投资在全市有效投资中占比从16%上升到30%。启动国家级开发区五年创建行动。完成“12+1”行业整治,治理“低散乱”企业1339家,被列为省第二批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工作重点县市,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巴贝工厂化养蚕项目入选全国十大颠覆性创新榜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1家。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8%,增幅居绍兴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40.4%,较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引进国家引才计划人才8名、“国万”人才1名、省引才计划人才9名。高标准完成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累计新增资产779亿元。用地保障持续有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5万亩,盘活存量土地9728亩,完成土地供应3.46万亩。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优布局、抓环境,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无违建县(市)”和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完成60个城中村390万平方米区块拆改,改造提升旧住宅区135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355万平方米。现代新城形象凸显,“诗画剡溪”“美妙三公里”相继投用,越剧小镇、艇湖城市公园开园迎客,城南核心区基本建成,市区主要道路和城市立面提升改造基本完成,新建绿道120多公里。城市格局全面打开,综合交通实现飞跃,完成交通投资244.7亿元,是“十二五”的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