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尹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尹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指出,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高质量发展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三个融合”上突破,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化”新格局。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本方面,对经济质量有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产业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深化而不断扩展的历史范畴。在经济成长低级阶段,产业结构演变主要表现为产业间比例关系调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产业间结合状况对经济的影响力上升。现代经济与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结合加深,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内各生产部门之间、生产部门与要素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更加复杂,形成产业体系,深刻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换句话说,一个区域的产业布局要获得好的聚集效益,必须更加重视人、财、物、技的结合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已达到很大体量,但结构性问题明显,一个重要表现是缺乏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同时产业内融合配套不足、产业间有机关联不够。破解的关键是,尊重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着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各产业各部门有机互动融合提升的系统工程,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推动三产同转共进、全域协调联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我们将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立”“降”促进资源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围绕“三个融合”推动产业全面整体协调发展,即: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围绕三次产业融合,提升服务业配套水平,助推一二产业发展,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打通“三个通道”上突破,加快构建“创新活力旺盛”新格局。推动发展首先要解决动力问题,发展动力决定发展的速度、效能、可持续性。现代经济理论认为,驱动经济增长既可以依靠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也可以依靠技术创新。近年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减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已遇到“天花板”。与此同时,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对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既提供了机遇也形成了倒逼。历史上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格局,印证了科学技术是作为“乘数”作用到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上去的,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越大,对经济发展贡献越大,发展质量也越高,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实现我国经济由大变强、破解“阿喀琉斯之踵”的根本之策。现在社会进入创新活跃期,我们要顺势而为、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制度障碍,提高人们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自由度。我们将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以政府自身“放管服”改革撬动重点领域改革,聚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同时,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创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打造东南西北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走出一条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的路子。 第三,提升规划统筹水平,在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上突破,加快构建“区域布局协调”新格局。协调发展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