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   

 

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经开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人才工作部署安排,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人才5.8万多名,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9%,人才数量和质量居全市前列。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坚持党管人才,打出人才强区“组合拳”。坚持党管人才,扛牢主责主业,实行“组织架构+真金白银+政策加持”,形成人才工作“大合唱”。人才机制优先构建。强化抓“第一资源”主体责任,建立区党工委定期调度、班子成员联点服务人才工作制度。在园区编制紧缺情况下,实行区人才服务中心单列管理,强化人才工作组织保障。人才投入优先保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主责、社会参与的多元人才投入模式,区财政每年预算5000万元专项经费,上不封顶据实追加,近三年每年实际列支在3000万元以上。人才政策优先落实。认真践行市人才45条,配套出台“人才强区战略20+N”升级版、科技创新10条、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率先出台雇员聘用管理试行办法,不断放大叠加政策优势。

突出产业主导,下好人才招引“先手棋”。围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石化装备、电磁及磁力装备等优势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人才链”,实现精准引才、四海揽才。招引才前置化。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在招引领军型、人才密集型企业时做到人才工作提前对接、提前宣传、提前服务,实现“人才、资金、项目”一体引进。去年以来,新引进博士27名,引进数量、质量均创历年之最,全区累计各类博士89名。这些高端人才的引进,对全区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领航之势。组团引才规模化。改变企业过往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招引方式,打造“政府搭台、校企参与、组团出海”的引才模式,全面组织企业招引技能型人才。今年来,先后组织区内105家企业深入长沙理工大学、理工学院、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采用“送岗上门”“登门求才”的模式,共招引各类青年人才1156名,受到企业广泛好评。飞地引才常态化。积极引导中科、凯迪、爱达兴等6家企业在武汉、南京、长沙等大城市建立人才飞地,将传统“本地筑巢”转化为“异地筑巢”,让更多“候鸟人才”为我所用,让区域发展“借梯登高”。5年来,6家企业飞地引才300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85%。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的模式,积极推动在长沙等省会城市筹建经开区人才飞地。

聚焦平台赋能,打造人才培育“新高地”。重点聚焦平台建设,突出平台育才,让人才既有用武之地、又能升值增值。打造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已成立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级技研中心3个、省级研发中心19个、市级研发机构33个,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创新舞台。科伦药业组建的14名博士研发团队,已转化科技成果12项、获批新药2个,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中科电气*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研发的电磁铁搅拌等新技术,每年为公司增加产值5亿元、纳税3000万元。打造高标准的人才成长平台。与市职院、省石化学院、中南技校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连续5年开办“科伦班”“昌德班”“四化建班”,累计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806人次。同时,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引导区内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20多所省内外高校和7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实践平台。打造了科创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海凌科技园、火炬创业中心、医药产业园等5大专业园区,强化硬件配套、升级软件服务,让各类人才在园区轻装上阵、大胆实践。近三年有千牛无人机、迈清环保、珞佳智能、金钺等28家小微企业经过孵化后在园区拿地建厂、快速发展。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