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在全市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XX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是推进“两个结合”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涵育高素质技术技能职业新人的需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完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提高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XX职业学院要坚持“四个融入”“四个打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注入不竭动力。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第一,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建,打造高质量党建品牌。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深刻阐述“两个结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我们就必须做到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必须做到一个“贯通”、一个“融通”,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XX职业学院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中心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把握立场导向、立足人才培养、着眼文化传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合“XX特色文化”和学院“铺路石文化”,切实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XX红色文化,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职责使命,打造“文化自信强、通识心向党”党建品牌。
第二,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打造高层次课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转化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营养,积淀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XX职业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创新相融合,开设符合高职学情特点和成长规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学》全校通识必修课,科学分配学时,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同步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开放课,拓展育人新渠道。组织编写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论》,筑牢育人新理论。整合通识选修课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占比,鼓励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的教师扩大班额,鼓励有传统技艺的教师增开相关选修课。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建筑相关专业中的中国古典建筑美学、动物医学等专业中的中医药文化等。开发网络多媒体资源,适应信息化教学,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发挥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第三,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活动,打造高标准文化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XX职业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主导和浸润作用。一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推进书法、曲艺、传统体育和XX非遗等进校园,举办书法、曲艺、剪纸大赛等。二是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传统礼仪和技艺展示等活动。组织师生积极参加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写讲大赛”,举办校级“诵读大赛”“讲解大赛”“书写大赛”。三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建设工程,举办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宣传中国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背后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XX省历史文化名人的优良传统与先进事迹,开展主题参观、征文、宣讲等系列活动。四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书工程,利用晚自习以及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书班,开展读书报告会和国学交流等活动,建设多元文化阵地,丰富校园传统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