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接通知: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不让发布到网站了,这类内容请到QQ会员群里下载。加入我们
×

民建榆阳区委赴红旗渠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   
民建榆阳区委赴红旗渠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领会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传承文化自信的精神实质   为了隆重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同心”思想,推动“同心实践”,让广大会员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4月29日至5月5日民建榆阳区委会由主委、区政协副主席刘亚飞带队,组织部分会员赴山西洪洞县、河南红旗渠和郭亮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对领会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传承文化自信的精神实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一理论论断。现将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   一、学习调研情况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由于连年战乱、水旱灾害、蝗灾转疫等人为和自然灾害频发,明王朝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实施了移民屯田战略,从山西洪洞县开展了大规模地移民。作为学习考察的第一站,洪洞县大槐树留给我们深深的印记,“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寻根祭祖,洪洞大槐树之行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有了清醒的认识,让大家在了解中国悠久历史的同时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浓浓情怀。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我们先后参观了红旗渠的分水苑和青年洞,观看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大家体会到当年林州人民干旱缺水的困苦生活,和建设红旗渠的重重困难,以及红旗渠修建成功后带给当地群众的巨大改变。红旗渠作为一项世纪工程,其中浸透了林州人民的汗水和泪水,在那个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年代,林州人民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入建设一线,努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了想象不到的困难,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架桥凿洞,不懈奋战,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从而最终打造出一个令世人惊叹不已的 “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不仅有雄险的自然景观,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红旗渠不仅给我们留下了70.6公里长浇灌54万亩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可以概括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   随后我们一行风尘仆仆地赶往河南辉县西南60公里太行山深处,海拔1700多米高高悬崖上的郭亮村。曾经的郭亮村几乎与世隔绝,出行必须顺垂直高度200多米、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岩壁上凿出来的石坑组成的天梯下至太行峡谷通往外边,为了让乡亲们能走下山,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1972年在村支书申明信的带领下全村人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当时没有电没有工具的状况下全凭十几个人的一双手,历时五年,在110 米高、1250米长的绝壁横面上,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余米的挂壁公路——郭亮洞,为改善群众生存环境、脱贫致富,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这种现代愚公精神正是郭亮村走向光明和富裕最坚实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革命精神。   二、考察学习体会与心得   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的理解、对艰苦奋斗、奋发向上革命文化的敬仰。在倾听红旗渠故事、郭亮人凿壁开路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中,深切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豪迈雄壮的革命精神和建设者们身上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坚毅品质和愚公移山精神,这是一次接受灵魂洗礼的考察,会员们心灵受到莫大的震撼。   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钻木取火、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盘古开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