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是一个由生到熟再到巧的过程
初学写作者,当拿到命题时,总会觉得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有的人可能会钻进资料库,寻找类似的样板文章,照葫芦画瓢,搞得有模有样。
有的人可能会反复阅读样板,不断揣摩和研习文章的篇章结构、逻辑关系和写作技巧,然后尝试下笔去写。
有的人可能会求教于前辈和同行,仔细聆听经验分享,潜心钻研写作思路,在反复思考中明晰文章主旨,在不断修改中让文章日趋圆润成熟。
这是一个艰苦摸索的过程,是一段痛苦成长的时光,更是磨炼意志、塑造品格的必由之路。只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才能拨开迷雾,找到通往坦途的那扇门。
公文写作是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多练。
多写多练,是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学徒成长为师傅的必经之路。
从两眼摸黑、人云亦云的新手;到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的“菜鸟”;再到似懂非懂,初探门径的二把刀;最后成为具有广博知识、深刻洞察力,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将领导意图与受众需求有机结合,实现融会贯通的文字高手,都离不开多写多练。
只有多写多练,才能不断加深对写作规律的认识;只有多写多练,才能积累越来越多的写作理论;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多写多练,才能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
多写多练,不仅要关注写作的数量,而要把数量、质量和效益统一起来,写一篇文章要有写一篇文章的收获,写一篇文章要有写一篇文章的长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多写多练,反复琢磨,能够逐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基本套路和常用技巧,通过反复实践,日积月累,熟悉规律规则,积累丰富经验,从而达到闲庭信步的境界。
通过多写多练,对材料的取舍、立意的选择、框架的摆布、文字的运用、文风的把握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多写多练,是公文写作由生到熟的重要路径。
想要做到多写多练,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练习。练习不能盲目,不能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先练什么,后练什么,什么时候练什么,哪种文体可以先掌握,哪种文体需要达到一定阶段才能学习,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练习要有计划、有安排、有套路,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想到哪练到哪,毫无章法。
二是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去练习。练习不能过于分散,要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在某个时间段之内,集中精力练习一两种文体,力争在较短时间有所突破。当熟练掌握一种文体之后,再去学习其他文体,这样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比同时分散精力去练习多种文体,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是要反复思考着去练习。练习要用心、专心、聚精会神。对于每篇文章,从立意到结构,从选材到语言,都要认真思考,反复琢磨,仔细斟酌,力求最佳效果,不能随意发挥,草率了事。
四是要有目标性地去练习。对于一些公文,一定要设立一些目标,有目标作为激励,才能产生动力,激发写作的热情。比如对于信息类、经验类、调研类的材料,可以把在内部刊物上选用,或者向新闻媒体投稿,作为写作的目标,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写作的压力和动力,一旦稿子铺被选用,就会激发进一步学习写作的热情。这样做比漫无目标的练习,单纯地为练而练,效果要更好。
当领导布置了一个命题之后,千万不要着急着动手,而要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前期调查研究上,花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资料的查阅与归纳上。
这样做看起来耽误了时间,其实是煞费苦心,一旦掌握了数据和资料,在构思成熟之后,便会势如破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高水平的稿子铺。
对于一些善于创新的写作者,在大量阅读和写作之后,会不断尝试,努力创新,最终闯出一条公文写作的新路,实现公文写作由熟到巧的升华。
这些写作高手,在写作时不再囿于旧传统、老套路,而是立足现实,分析问题的本源,找出现象后面的本质,在占有第一手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想、精辟的分析,感染读者,影响受众,赢得情感共鸣。
写作高手会博采众长、抽丝剥茧、深入浅出,脱陈词之胎、换新语之骨,达到了“点石成金”的境界。他们就像一位技艺超群的大厨,既能不看菜谱做出一道道精致可口的珍馐美味,又能用别人瞧不上的普通食材和边角残料,做出稀世名菜。这才是最高明、最难得的高手和大师。
写作高手,不仅能够掌握纯熟的写作技法,达到游刃有余、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而且深谙写作的精髓,能够把单纯地完成写作任务,升华为内心的责任担当,将实现自我价值转化为推动整体事业的不断进步。
这种思想境界,才是变